很多朋友对于蚬组词和蚬的拼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贝壳的壳组词有哪些
各种鳐类或其他板鳃鱼类的暗色角质或革质的卵壳。
中药名。与枳实为同一品种,不同点是比枳实稍显成熟,效力比枳实缓和。
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分两层,上层由硅铝质岩石组成,下层由硅镁质岩石组成。上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大陆地壳表层...
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石灰质及色素等构成,质地坚硬,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二、壳的多音字组词
壳的读音有两个,分别是ké和qiào,组词如下:
贝类的硬壳。古代曾用作饰物或货币,后亦用以 *** 工艺品等。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他们在家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份子分福禄寿三种,最少也得出五十枚大贝壳。”沈从文《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于是站在河边欣赏了一阵河中景致,又弯下腰拾起两个放光的贝壳。”
2.水果或种子的外皮(如谷粒或坚果的外壳或豌豆的荚)
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龙蚌》:“隣邸有六家,有客人持一蚌壳求售,其中俨然一蛇身,纍纍若贯珠。”清黄宗羲《万里寻兄记》:“卜之琼茅、蚌壳之闲,茫然不得影响。”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之一章第二节:“龙山文化遗址中兽骨、鱼骨、蚌壳、螺蛳壳不少。”
地球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三十至七十公里。
徐迟《地质之光》:“似乎可以假定,由于南北向的挤压,这部分的地壳先是被剪切,然后又被张裂了。”杨朔《永定河纪行》:“恰恰在‘冰川擦痕’的周围,数不尽的工人、农民正用全力在开山劈路,修筑运河。这不止是擦一擦,而是在改造地壳了。”
宋孔武仲《松上老藤》诗:“蛇蟠筋脉壮,龙死躯壳在。”清李渔《蜃中楼·传书》:“如今躯壳虽在泾河,精灵实归柳氏。”熊瑾玎《闻端绶亦被捕》诗:“躯壳原无用,精神自不磨。”
三、蚬怎么读
1、部首虫部,部外笔画4画,总笔画10画。
2、五笔JMQN,仓颉LIBHU,郑码ILR,四角57112。
3、结构左右,电码9223,区位8225,统一码86AC。
4、基本字义: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5、蚬肉海棠[xiǎn ròu hǎi táng]
6、本品为秋海棠科四季海棠的花、叶,全年可采。
7、常绿乔木,为我国珍贵用材树种之一。
四、蚬这个字怎么读,蚬怎么念,蚬怎么拼音,蚬怎么组词
1、蚬是一种常见的双壳类水生动物,其名称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差异。蚬字在普通话中的发音为xiǎn,与“险”字同音。在语言中,蚬字的发音较为简单,便于记忆。除了发音外,了解一个字的意义和用法也很重要。蚬字在汉语中常用来指代一种海洋生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2、蚬作为组词成分,可以与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汇,如蚬壳、蚬肉等。蚬壳指的是蚬的外壳,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壳,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工艺价值。而蚬肉则是指蚬的肉质部分,是人们常吃的食物之一。此外,蚬还可以与一些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蚬田、蚬子肉等,用于描述与蚬相关的不同事物和概念。
3、总的来说,了解一个字的读音和用法是学习汉语的基础。对于蚬这个字,我们需要掌握其正确的发音,同时了解其意义和用法,包括作为组词成分时与其他字的搭配。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汉语语言,提高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4、以上就是对“蚬”字的详细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查阅汉语词典或相关文献资料。
五、蚬怎么读拼音
1、问题一:蚬子的读音是什么?蚬子的读音是
2、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
3、问题二:蚬这个字怎么读,蚬怎么念,蚬怎么拼音,蚬怎么组词读音:Xian(第三声)
4、◎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淡水软泥中。肉可食,壳可入药。亦称“扁螺”。
5、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6、问题四:《蚬》这个字的拼音怎么念蚬_
7、释义:软体动物,介壳形状像心脏,表面暗褐色,有轮状纹,内面色紫,栖...详情>>
六、壳怎么组词
脑壳、卡壳、弹壳、壳菜、枳壳、空壳、蚬壳、白壳、硬壳、剥壳、蚝壳、蜕壳、皮壳、鳖壳、卵壳、素壳、蛹壳、壳果、锭壳、箬壳、壳质、雪壳、身壳、蚶壳、介壳、蝉壳、仰壳、壳斗、鼈壳、鲎壳、表壳、壳囊、壳族、鸟壳、屎壳郎、壳郎猪、乌龟壳、尖脑壳、空壳子、蚝壳窗
【解释】枪膛、炮膛里的弹壳退不出来;比喻办事等遇到困难而暂时停顿;比喻人说话中断,说不出来
【解释】药筒的通称;炸弹的外壳。
【解释】表壳通常是指手表主体的外壳部件,其作用是包容并保护手表的内在部件(机芯、表盘、表针等等),与表壳紧密相连的部件有:表镜、底盖、表冠、按掣等。
【解释】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6千米。分两层,上层由硅铝质岩石组成,下层由硅镁质岩石组成。上层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大陆地壳表层的岩石,有些经风化破坏后,在生物和人类的作用下形成土壤层。
七、蚬的拼音
蚬,汉语二级字,读作蚬(xiǎn),软体动物,介壳圆形或心脏形,表面有轮状纹。生活在淡水中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竖、横折、横、竖、横、点、竖、横折、撇、竖弯钩。
2、蚬木:锦葵科,蚬木属常绿大乔木,渐危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3、蚬壳:为蚬科动物河蚬或其近缘动物的贝壳。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4、蚬斗:拼音是xiǎn dòu,解释为欢喜的隐语。
1、提起篮子在水中筛洗,洗去了淤泥,剔除了乱七八糟的碎砖块坏死的螺丝壳河蚌壳等杂物后,剩下的就是蚬子了。
2、喝着十月白,品尝着白鱼、白虾、蚬子等江南河鲜,聆听着沈万三智斗朱元璋的传奇,咀嚼起万三蹄更是回味无穷。
3、水乡周庄,珍馐水产四时不绝,其中最有名的是鲈鱼、白蚬子和银鱼,被人们誉为“蚬江三珍”,非常值得品尝。
4、拿着铁耙捞蚬子,直到现在,仍有不少村民坚持着这种传统。
5、又称蛤,大连地区常见的有花蚬子、沙蚬子、文蛤、鸟蛤、青蛤等几十种,煮食、凉拌、爆炒、做馅,味道均佳。
6、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其味极为鲜美可口。
7、黄蚬子的肉质鲜美多汁,每一口都充满浓郁的海鲜风味,如同天然的海鲜香水一般,让人心旷神怡。
8、黄蚬子,以其肥美、嫩滑、细腻的肉质,成为海鲜爱好者的心头好,一口咬下,仿佛将海洋的精髓尽收口中。
关于蚬组词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