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视组词有哪些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用视字组词,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视组词有哪些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一、用视字组词***可以组多少
1、凝视鄙视藐视审视窥视注视歧视俯视轻视蔑视漠视嗔视重视忽视傲视
2、监视无视巡视省视环视正视睨视珍视扫视觇视谛视端视瞋视瞻视仰视
3、睇视透视顾视电视检视直视探视影视渺视疾视眄视瞰视熟视仇视虎视
4、内视孰视短视自视近视卑视逼视坐视瞥视敌视相视平视对视久视斜视
5、看视忤视目视贱视盯视瞪视洞视雄视瞠视临视鸱视候视小视怒视高视
二、视组词
1、视野视察视事视线视觉视角视阈视界视学视听视力视肉视息视含视瞻视遇视履视朝视草视膳视了视成视端视师视祲视日视态视篆视眺视区视朔视问视临视距视荫视疾视盲视掌视寝视伟视流视生视秩视候视撝视濯视文视印视养视差视保视孔视效视躁视习视药视护
2、凝视藐视鄙视审视窥视注视歧视蔑视轻视俯视嗔视漠视傲视重视忽视巡视监视正视无视珍视环视扫视睨视省视仰视谛视瞋视觇视直视透视顾视电视检视瞻视眄视渺视端视探视影视疾视敌视熟视睇视瞰视近视虎视仇视内视自视逼视贱视对视平视坐视斜视瞥视盯视瞠视卑视忤视相视短视临视瞪视恝视久视孰视洞视邈视看视偏视目视怒视鸱视明视候视流视留视覆视侧视盗视小视料视高视案视膜视雄视眇视眈视易视诊视淫视观视一视点视默视盱视按视远视剖视夷视豕视回视通视瞩视颐视阅视察视阔视下视给视达视遐视独视亵视迫视芥视窃视乱视炫视澄视鹰视弱视善视护视幻视遥视耳视惊视收视两视绥视周视展视行视查视清视偶视玩视督视望视瞬视眙视豪视雌视游视章视邪视夸视瞵视鸷视微视警视泥视返视管视瞀视愕视发视二视狞视冷视主视嫉视抚视眴视投视欿视鹗视昧视浅视复视鹿视逆视典视掠视慢视尘视憆视狎视听视圜视延视瞑视外视简视养视慰视豫视廉视核视鞠视众视极视奴视绵视钩视侦视僭视披视大视
3、侧目而视熟视无睹一视同仁虎视眈眈视而不见视死如归等闲视之虎视耽耽
4、高视阔步烟视媚行虎视鹰瞵目不斜视视若无睹视如敝屣骇人视听虎视鹰扬
5、鹰视狼步鸱视狼顾视微知著视同秦越混淆视听视同儿戏仁同一视熟视无覩
6、视丹如绿自视甚高鹰扬虎视怒目而视一暝不视一瞑不视鹰视虎步瞠目而视
7、井中视星眄视指使蹇视高步龙骧虎视相视莫逆视民如伤相视而笑视为畏途
8、长生久视视如草芥凤叹虎视唯力是视鹰视狼顾视如敝屐禽息鸟视轻视傲物
9、众目共视视远步高鹰瞵鹗视雄视一世视同陌路目不忍视视如粪土视为寇雠
10、视如珍宝收视反听高顾遐视高步阔视眈眈虎视以郄视文视如陌路十目所视
11、鸱视虎顾视死如饴狼贪虎视视人如伤人己一视目不别视视死若归返视内照
三、视、观、望、见 在应用时有什么区别,怎么组词
1、“视”、“观”、“望”、“见”作为动词,都有“看”的意思
2、,不过,四者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3、如《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
4、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5、“观”是“细看和有目的地看。”
6、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7、《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8、如《萄子·劝学》:“吾尝歧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9、《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0、如《吕氏春秋·察今》:“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11、《乐府诗集·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12、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13、“视”有时也指“细看”,“察看”,在这一点上,与“观”的意思相近。
14、如《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5、《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16、“视”与“望”对举时,“视”指“近看”,“望”指“远望”。
17、如《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18、“视”与“见”的区别在于;“视”指看的动作,“见”指看的结果。
19、如《史记·项羽本纪》:“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0、柳宗元《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21、成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22、正好说明“视”与“见”的关系相当于”“听”与“闻”的关系。
23、“视”、“观”、“望”、“见”的其它意义区别更为明显:
24、“视”可由本义引申为“看待”。
25、如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26、又可表示“比较”、“和……一样”的意思。
27、如张溥《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28、如《后汉书·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29、“视”还通“示”,指“给人看”。
30、如《史记·项羽本纪》:“乃持项王头视鲁。”
31、“视”作名词,指“目光”、“视力”。
32、如《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33、“观”可由本义引申为“观赏”、“欣赏”。
34、如周敦颐《爱莲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5、姚鼐《登泰山记》:“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石刻尽漫失。”
36、如《后汉书·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37、如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8、“观”作名词用时,可指“值得观赏的景色和景象”。
39、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0、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41、周密《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42、又可指“宗庙或宫廷大门外的建筑物”。读guan4
43、如《礼记·礼运》:“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44、《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45、“望”可由本义引申为“盼望”、“期望”。
46、如《史记·项羽本纪》,“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47、杜牧《阿房宫赋》:“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48、陆游《关山月》:“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还可以引申为“希望”、“打算”。
50、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三十日不还,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51、《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诸人所论,甚失孤望。”
52、“望”作名词,指“声望”、“名望”、“威望”。
53、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生德隆望尊。”
54、又指“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55、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56、如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57、周密《观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甚。”
58、“见”可由本义引申为“进见”、“拜见”、“求见、谒见”。
59、如《墨子·公输》:“子墨子见王。”
60、《韩非子·喻老·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
61、《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62、《左传·僖公三十年·烛之武退秦师》:“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63、《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对》:“徐庶见先生。”
64、又指“接见”、“召见”、“会见”。
65、如《墨子·公输》:“于是见公输盘。”
66、《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67、《三国志·诸葛亮传·隆中对》:“凡三往,乃见。”
68、如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
69、又指“介绍”,“引见”、“推荐”、“引荐”,读xian4。
70、如《墨子·公输》:“胡不见我于王?”
71、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72、引申为“见识”、“见解”、“看法”。
73、如《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失街亭》:“汝真女子之见!”
74、“见”作动词时,还有个重要用法,就是通“现”,读xian4,指“显现”、“出现”、“表现”。
75、如《战国策·燕策·荆轲刺秦王》:“图穷而匕首见。”
76、韩愈《马说》:“才美不外见。”
77、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8、需要说明的是:上古没有“现”字,所以凡“出现”、“显现”、“表现”等意义均写作“见”。
79、“见”放在动词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80、如《孟子·尽心下》:“盆成括见杀。”
8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82、又,《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83、《玉台新脉·孔雀东南飞》:“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84、还可以表示“对自己怎么样”,这是一种特殊用法,如“见教”,意为“教海我”,“见谅”意为“原谅我”
85、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冀君实或见恕也。”
86、又,“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