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哪一年呢?本文将回顾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一、小康社会的定义
小康社会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的社会状态。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不同对小康社会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在中国,小康社会的定义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也就是说,小康社会是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的必要阶段。
二、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历程
1. 开始探索小康道路(1978年-1991年)
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探索小康道路。中国经济逐步转型,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2. 进入小康社会初步阶段(1992年-2010年)
1992年,中国开始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进入小康社会初步阶段。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差距缩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3. 进入小康社会全面阶段(2011年-2020年)
2011年,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全面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
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
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跨越。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人民为之奋斗多年的目标。在中国小康社会建设历程中,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1年,标志着中国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