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闰年?
闰年是指公历中的一年,它在数值上能够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者能够被400整除的年份。闰年的存在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并不是整数年,而是约为365.24天。为了让日历与季节相符合,每四年就要加上一个闰日,这样一年就变成了366天。
二、什么是闰日?
闰日是指在闰年的2月份中,额外增加的,也就是2月29日。闰日的存在是为了让日历与季节相符合,否则的话,时间就会一直偏差下去。闰日的设立是在公元前46年,由罗马皇帝尤利乌斯·凯撒确定的。当时,由于时间偏差过大,季节与日历已经不相符,凯撒皇帝就规定每四年加一个闰日,来弥补时间的差距。
三、闰年和闰日的由来
闰年和闰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5年,当时罗马帝国的日历已经与季节相差了三个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撒皇帝决定对罗马日历进行改革,引入了闰年和闰日的概念。他规定了每四年加一个闰日,使得一年的长度变为了366天,这样就能够保证日历与季节的相符合。
总之,闰年和闰日的设立是为了保证日历与季节的相符合。尽管我们已经习惯了闰年和闰日的存在,但是它们的设立却是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了解闰年和闰日的由来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