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闯关东时间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闯关东发生在哪一年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一、闯关东什么时候开始的
历史上的闯关东清代以前,东北人口主要是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其中满族人口比例占多数,汉族人口几乎没有。清代山东人闯关东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一、1644至1667年,清朝廷颁布《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二、1668至1860年,为维护满洲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东北实行禁封政策。当时,沿山海关一带遍植柳树墙,中间用绳索相连,满洲兵驻扎在那里严密地看守着关口,不允许 *** 出关。但这种政策并没能阻止山东闯关的流民,此时流民“担担提篮,扶老携幼,或东出榆关,或东渡渤海,蜂涌蚁聚”,一时间山东人的足迹踏遍了辽阔的关东大地;三、1861至1911年, *** 战争后清 *** 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 *** 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正式开禁放垦,打开虚掩的大门,正式向流民敞开,“东三省之开放设治,遂如怒箭在弦,有不得不发之势矣”。伴随着关东地区的逐渐开放,流民“出关谋生者,日以众多”,年增年长,蔚成大观,山东、直隶流民更是“闻风踵至”,“终年联属于道”,使东北终于成为一个“移民社会”。据估计,宣统三年(1911年)东北人口共1841万人,其中约1000万人是由山东、河北、河南省先后自发涌入的流民,“而其中以山东为最,约占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由此推断,清代山东移往东北的流民约在七百万至八百万人之间”。规模之巨,可以想见。
二、闯关东的具体时间区间是
“闯关东”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两个概念。有史以来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关谋生,皆可谓之“闯关东”,此为广义。狭义的“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是狭义的。
1644至1667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其中23年间“鲁民(今山东)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辽东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
山东的百姓大多迁至了辽宁省的大连和丹东,而其他省份的百姓大都迁至了辽西(辽西中心城市为锦州)和辽北地区。
1668至1860年,为维护东北固有风俗和保护八旗生计,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下令“辽东招民授官,永著停止”,对关东实行禁封政策。这期间,关内和关外的移民,以及文化交流骤然停止,其实也是清 *** 闭关自守的一种体现。
1861至1911年, *** 战争后清 *** 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清 *** 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于咸丰十年(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从此开禁放垦,鼓励移民实边,以振兴关外的经济。
这期间,闯关东的百姓已经大规模向黑龙江地区迁移,例如哈尔滨市的小西屯,一部分河北百姓迁移到那里,并且把河北文化带到了那里,繁衍生息。
19世纪,黄河下游连年遭灾,清朝 *** 却依旧禁关。破产农民不顾禁令,成千上万的冒着被惩罚危险,“闯”入关东,此为“闯关东”来历。
清末,沙俄侵略东北。清于1860年在关东局部驰禁放荒,1897年全部开禁,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闯关东”洪流澎湃,新中国前夕近4000万人(数据来自《中国人口地理》,张善余)。
民国38年间,山东人闯关东数量达到平均每年48万人之多,总数超过1830万,大约占全部闯关东人口(3700万)的一半。
全国解放后,统计的闯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达到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17%,而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1953年之一次人口普查)。所以说闯关东“可以算得是人类有史以来更大的人口移动之一”、“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
因此,关东大多数汉族居民的先祖大多属于山东、河北、山西等省份——黄河下游地区的(虽然解放后,开发北大荒,很多南方的建设者也移居到东北,参与东北的开发,但这不属于闯关东的范围)。
闯关东是以山东为主,目的地是东三省一带。
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史书说:“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一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
闯关东,从“流人”到“流民”,到东北“移民社会”。清初民族矛盾尖锐,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极其残酷的镇压手段。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山东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关东,这种遣犯史称“流人”。
山东人是“安土重迁”的典型。人口压力、天灾人祸、满清 *** 的政策导向等构成了山东人闯关东的外因。
以修筑当时的中东铁路为例,《东北开发史》引日本人稻叶君山的话说:“中国苦力,如蚁之集,而劳力之供给地之山东,更乘机输送无数劳工出关为之助。是即一千五百余里之中东路乃山东苦力所完成,亦非过言也。”闯关东,关东是外敌侵扰之地,山东人卓绝的斗争。
吉林省浑江市《湾沟公社志》记载:“1921年间有一名叫王振邦的农民,原籍山东,因逃荒携妻及长女一家流落于西川一带。1931年日军侵占关东,王振邦与山东老乡聚义百余人抗日,1934年末,他们与日军大小战事三四次,其中第二次战绩更佳,日军死伤惨重,义军为日军所胆寒。”
三、《闯关东》什么时候播出的
1、李幼斌版的《闯关东》是2006年10月开拍,2008年1月2日开播的。
2、《闯关东》是由山东电影电视剧 *** 中心与大连电视台投资近3000万联合拍摄的电视剧。由王敏总策划,张新建、孔笙执导,高满堂、孙建业编剧,李幼斌,萨日娜,小宋佳,朱亚文领衔主演。
3、该剧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4、《闯关东》自2006年开机以来,经历了148天时间,分AB两个摄制组,3台摄像机,完成拍摄1669场戏、683页剧本,拍摄素材共计14000分钟,拍摄条件艰难。
5、摄制组辗转黑龙江黑河、雪乡、海林、苇河、哈尔滨;山东朱家峪、柳埠、周村、胶南;上海松江;无锡等地,转场达16次之多。据主创人员回忆,拍摄地大多在无人的山间旷野,距最近的一个小镇也有200多公里的路程,吃住行条件都异常艰苦,连车辆用油都要专车供给。
6、在拍摄东北雪原的剧情时,剧组所有演职员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和漫天的大雪拍摄长达两个月之久。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演员,都克服了周期短、行程长、天气寒冷、人员安全保障等等难以想象的困难,无人叫苦,十分配合,最终圆满完成拍摄,呈现了这部史诗般的大剧。
7、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闯关东
四、闯关东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啊
1、闯关东发生于清朝末年。在此之前,东北的大部分地区,因为气候寒冷的原因,往往被清朝用于流放犯人。比如清朝著名的流放之地宁古塔,就位于今天的牡丹江宁安地区。
2、另一方面,因为清朝发源于东北,尤其是长白山一代。满清统治者将长白山一带视作自己的发源地,不允许大量的 *** 出关,更不允许他们接近长白山附近。
3、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在清朝末期之前,东北其实都处于人口极其稀少的状态。
4、但是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清 *** 统治的瓦解,对于东北的封禁政策逐渐失效,再加上当时的山东河南等地,连年遭遇天灾人祸,人们很难生活下去。于是一股朝东北移民的风潮,开始逐渐兴盛起来,形成了后来的闯关东。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闯关东时间和闯关东发生在哪一年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