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搏动触摸时间?触摸颈动脉搏动7秒为什么

卿烟寒 22 1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颈动脉搏动触摸时间,以及触摸颈动脉搏动7秒为什么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判断心搏停止,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2. 颈动脉脉搏判断要领
  3. 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
  4. 颈动脉位置及触摸 ***
  5. 心肺复苏时,颈动脉位置在哪

一、判断心搏停止,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1、拜托,一般触摸颈动脉时间不得超过10秒,你如果慢吞吞的触摸,那么病人死翘翘。

2、事实上,美国公布的心肺复苏于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就建议删除复苏前先检查大动脉脉搏这一程序。特别是对于非专业人员,那么根本不建议做,专业人员则要求在10秒钟内作出判断

二、颈动脉脉搏判断要领

1、最主要还是颈动脉搏动触摸点的定位,从颈部喉结处将中指食指两指向一侧颈部滑动,当滑动受阻时两指刚好位于该侧胸锁乳突肌内侧,这也就是颈动脉所在位置。

2、除了检查位置之外还要注意检查时间的的长短,一般只检查五秒,若五秒内未触及脉搏则认为患者无脉搏而不重复检查直接按无脉搏处理方式处理。另外检查脉搏时不要使用大拇指检查,有些人觉得用大拇指检查比较顺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拇指的动脉较粗且表浅,这样容易因自身大拇指动脉搏动将没有脉搏的患者误判为有脉搏而耽误抢救时机。

三、心肺复苏的黄金时间

只要伤者已经出现了呼吸心跳停止,即使因高空坠落冒有二次伤害的风险,仍有必要进行抢救。因为这是无奈,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只需4~6分钟,如果不予处理等于是围观等死。

心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在未能预计的情况和时间内心脏突然停止搏动,从而导致有效心泵功能和有效循环突然中止,引起全身组织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和代谢障碍,如不及时抢救即可立刻失去生命。心搏骤停不同于任何慢性病终末期的心脏停搏,若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复苏措施,病人有可能被挽回生命并得到康复。

心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即刻及时地抢救复苏,4~6min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搏骤停后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必须在现场立即进行,为进一步抢救直至挽回心搏骤停伤病员的生命而赢得最宝贵的时间。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其它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复苏学会制订的每五年更新一次的“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对指导和规范在全球范围内的心肺复苏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和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布最新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来表达实施紧急生命支持的重要性:(1)立即识别心脏停搏并启动应急反应系统;(2)尽早实施心肺复苏CPR,强调胸外按压;(3)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搏骤停时,心脏虽然丧失了有效泵血功能,但并非心电和心脏活动完全停止,根据心电图特征及心脏活动情况心搏骤停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心室颤动:心室肌发生快速而极不规则、不协调的连续颤动。心电图表现为QRS波群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连续的室颤波,频率为200-500次/分,这种心搏骤停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80%(图2)。心室颤动如能立刻给予电除颤,则复苏成功率较高。

颈动脉搏动触摸时间?触摸颈动脉搏动7秒为什么-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2、心室静止:心室肌完全丧失了收缩活动,呈静止状态。心电图表现呈一直线或仅有心房波,多在心搏骤停一段时间后(如3~5min)出现。

3、心电-机械分离:此种情况也就是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室肌可断续出现缓慢而极微弱的不完整的收缩。心电图表现为间断出现并逐步增宽的QRS波群,频率多为20-30次/分以下。由于心脏无有效泵血功能,听诊无心音,周围动脉也触及不到搏动。此型多为严重心肌损伤的后果,最后以心室静止告终,复苏较困难。

心搏骤停的以上3种心电图类型及其心脏活动情况虽各有特点,但心脏丧失有效泵血功能导致循环骤停是共同的结果。全身组织急性缺血、缺氧时,机体交感肾上腺系统活动增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及相关激素,使外周血管收缩,以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供血;缺氧又导致无氧代谢和乳酸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急性缺氧对器官的损害,以大脑最为严重,随着脑血流量的急骤下降,脑神经元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迅速降低,细胞不能保持膜内外离子梯度,加上乳酸盐积聚,细胞水肿和酸中毒,进而细胞代谢停止,细胞变性及溶酶体酶释放而导致脑等组织细胞的不可逆损害。缺氧对心脏的影响可由于儿茶酚胺增多和酸中毒使希氏束及浦氏系统自律性增高,室颤阈降低;严重缺氧导致心肌超微结构受损而发生不可逆损伤。持久缺血缺氧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等脏器损伤和功能障碍或衰竭等并发症。

绝大多数病人无先兆症状,常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发病前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有头晕、乏力、心悸、胸闷等非特异性症状。心搏骤停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突然丧失,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心脏停搏3~5秒,病人有头晕和黑朦;停搏5~10秒由于脑部缺氧而引起晕阙,即意识丧失;停搏10~15秒可发生阿-斯综合征,伴有全身性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等;停搏20~30秒呼吸断续或停止,同时伴有面色苍白或紫绀;停搏60秒出现瞳孔散大;如停搏超过4~5分钟,往往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过久而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损害。辅助检查以心电图最为重要,心搏骤停4分钟内部分病人可表现为心室颤动,4分钟后则多为心室静止。

心搏骤停的识别一般并不困难,最可靠且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突然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一般轻拍病人肩膀并大声呼喊以判断意识是否存在,以食指和中指触摸颈动脉以感觉有无搏动,如果二者均不存在,就可做出心搏骤停的诊断,并应该立即实施初步急救和复苏。如在心搏骤停5min内争分夺秒给予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有可能获得复苏成功且不留下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组织损害的后遗症;但若延迟至5min以上,则复苏成功率极低,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亦难免造成病人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的损害。因此在现场识别和急救时,应分秒必争并充分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性,注意不应要求所有临床表现都具备齐全才肯定诊断,不要等待听心音、测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而延误识别和抢救时机。

四、颈动脉位置及触摸 ***

1、颈椎触摸动脉搏动最常见的位置之一,可以通过触摸颈动脉的搏动程度来帮助判断身体健康情况。

2、颈动脉于颈部前外方、颈内静脉的内侧,可用食指触寻甲状软骨,向气管旁侧轻按滑动1-2cm,即可触摸到颈动脉搏动。颈动脉是供应头颈部血液的主要动脉,正常情况下可触及颈动脉有明显的波动,通常用于判断患者是否需要使用心肺复苏进行抢救,一旦摸不到脉搏跳动,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为患者恢复正常血供提供帮助。

3、食指和中指从喉结向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的方向水平的滑动,碰到阻力受阻后这个点就是动脉的搏动点。

五、心肺复苏时,颈动脉位置在哪

颈动脉的部位就在颈部气管两侧,触摸后可以感觉到,与心跳一致的频率,颈动脉是供应大脑血液的通道,左右各有一根,心肺复苏时可以通过触摸颈动脉来判断心跳是否存在。

1、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按压一次可触摸到颈动脉一次搏动,若中止按压搏动亦消失,则应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如果停止按压后脉搏仍然存在,说明病人心搏已恢复。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时,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其他:复苏有效时,可出现自主呼吸,或瞳孔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甚至有眼球活动及四肢抽动。

1、前者分布至头顶部和颜面部。后者进入颅内分布至脑和眼眶内。在发生时,鳃弓中不形成鳃的下颌弓,所以,从大动脉也不分入鳃动脉和出鳃动脉。从腹大动脉的前方发出颈外动脉。

2、颈内动脉是通向第三鳃弓的血管延伸而形成的,但在某些鱼类、有尾两栖类和爬行类中,这一血管也将一些血液送至大动脉根。

3、其它的高等脊椎动物的大动脉根,在第三、第四大动脉弓之间消失,所以,其第三大动脉弓形成纯粹的颈动脉。在相当于第三、第四大动脉弓之间的腹行大动脉的部分称为颈总动脉干(commonco-rotidtrunk);高等脊椎动物,是由颈总动脉干分为左、右颈总动脉,然后再各分支为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

好了,关于颈动脉搏动触摸时间和触摸颈动脉搏动7秒为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标签: 搏动 动脉 触摸 为什么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