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追加第三人的时间,如何追加第三人参加诉讼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申请追加第三人应该什么时间提出
1、法律分析:发现第三人之日起,可以申请追加第三人,人民法院也可以依职权追加其为第三人。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对他人之间争议的诉讼标的有独立的诉讼请求,或者虽无独立的请求,但案件的处理结果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因而参加到诉讼中的人。
2、法律依据:《更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3、第三十三条鉴定开始之前,人民法院应当要求鉴定人签署承诺书。承诺书中应当载明鉴定人保证客观、公正、诚实地进行鉴定,保证出庭作证,如作虚假鉴定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等内容。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退还鉴定费用,并根据情节,依照民事诉讼法之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4、第三十四条人民法院应当组织当事人对鉴定材料进行质证。未经质证的材料,不得作为鉴定的根据。经人民法院准许,鉴定人可以调取证据、勘验物证和现场、询问当事人或者证人。
二、普通程序追加第三人的举证期限
法院应当为新参加诉讼的人重新指定举证期限。原则上不少于15日。
一、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并经人民法院认可。可以少于15日。
二、当事人没有协商的,法院可以直接指定举证期限。该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15日。
三、举证期限可以少于15日的情况
1、一审普通程序,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只要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少于15日。
2、举证期限届满后,法院酌情指定当事人提供证据或者反证的期限的,该期限可以少于15日。
3、一审简易程序,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15日。如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法院应当补足15日的举证期限。但当事人同意不补足,可以不再补足。
4、二审程序中,当事人提出新证据,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可以少于15日。
5、因证据或者事实原因发回重新审理的案件,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受15日的限制。
6、当事人双方就举证期限达成协商,经法院认可的,也可以少于15日。
四、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的情况
1、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法院应在驳回异议后,另行指定不少于15天的举证期限。经当事人同意的,可以少于15日。
2、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内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出反诉的,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3、在诉讼程序中,需要追加当事人或者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的,法院应当为新参加诉讼的人重新指定举证期限。此期限内,也适用于其他当事人。
三、追加第三人的法定期限
追加第三人的法定期限具体如下:
1、申请追加被告的期限的计算方式:从法院受理案件后开始计算。一般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可以追加被告;
2、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可以主动申请加入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2、法院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受理立案;
3、将起诉状送达被告,被告在规定期限内答辩;
综上所述,追加第三人的法定期限具体如下:申请追加被告的期限的计算方式:从法院受理案件后开始计算。一般在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可以追加被告;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可以主动申请加入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四、诉讼中如何追加第三人
民事诉讼中追加第三人,必须由申请人向法院递交追加第三人的书面申请,申请应当符合形式要件且材料齐全,申请中应列明被追加的第三人的基本情况、说明追加理由,并提供相应的证据材料。同时,要在合理的期限内提出追加第三人申请。
更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根据该条规定,申请人申请追加第三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使法院有一定的程序控制余地,避免诉讼的拖延,缩短审理期限。
1、申请人在合理期限内向法院递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应证据;
2、法院审查,必要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判定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证明案件是否有必要追加;
3、法院判定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会以笔录的形式告知原告、被告,书面通知被追加的第三人参加诉讼;
4、法院将起诉状、答辩状、追加申请等应诉手续送达被追加的第三人;
5、法院判定没有必要追加第三人的,会裁定驳回申请人的申请,不予追加,该裁定法律没有赋予当事人上诉权。
五、申请追加第三人的期限
1、要是申请追加第三人通常是在举证之前进行追加,经过法院释明需要追加,也可以在法院辩论结束之前进行追加。(1)对判决效力扩张负面影响的矫正;(2)对当事人主义缺陷的弥补;(3)对第三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首先,是判决效力突破相对性进而对第三人产生实际约束力可能造成对第三人不利的风险,为防止这种风险最终转化为实际损害必须事先加以矫正。判决效力本身只应当约束诉讼当事人双方,而不应当扩及是第三人,然而法律根据一定的利益考量规定了判决效力相对性的例外,此时判决效力会及于涉诉双方以外的第三人。由于判决具有形成力,即判决生效后会对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的效力产生直接影响,而这种对世性效力带来的法律效果并不总是与立法目的相一致。因此,在赋予诉讼当事人更多的可期待的诉讼利益同时,也应当赋予第三人等量的防御性或救济性权利,以保证两端的权利义务大体相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的共同诉讼,可以由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发生效力,但代表人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经被代表的当事人同意。
六、追加第三人的时间法律规定
1、法律分析:要追加第三人通常是在举证之前进行追加,经过法院释明需要追加,也可以在法院辩论结束之前进行追加。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