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的问题,以及和秒表是测量工具吗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什么
时间的测量工具:1、实际生活中,古代: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见知识补充与拓展);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2、在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或称秒表)来测量时间;附:△
时间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实际生活中,时间的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等;扩展资料:任何周期过程都可被采用为一种计时 *** 。在同一地点的单摆作微幅振动的周期是一个确定的常数,即摆长为L的单摆在重力加速度为g的地点的周期为:在重力加速度值g=9.8m/s2的地点,一个摆长为L=0.99295m的单摆的周期为T=2s。因此摆钟就成为19世纪以前的主要计时仪器。这种利用钟表内部机件的机械运动来计时的 *** 仍然有两个很严重的缺陷:一是随着昼夜、四季温度的变化,钟摆发生热胀冷缩,致使摆长不稳定;二是由于地球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处的重力加速度值各不相同(即使地面上同一点,由于地球本身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因此重力加速度值也不是一个恒定值),致使在钟表制造厂校准的摆钟运到使用地点以后就失准了。人们虽然可以通过调节钟摆摆长来不断校准摆钟的周期,但是无论从测时原理方面还是从使用时的操作实践方面来看,摆钟毕竟不是理想的测时、及时仪器。原理:电磁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其工作电压是4~6V,电源的频率是50Hz,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在纸带上打出小孔而显示出点迹的计时仪器,使用220V交流电压,当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0.02s打一次点,电火花计时器工作时,指导运动所受到的阻力比较小,它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实验误差小。如果运动物体带动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就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纸带上的点也相应的表示出了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研究纸带上的各点间的间隔,就可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二、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2、相关考点: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
3、(1)看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如已磨损应从其他清晰划线量起
4、(2)看刻度尺的量程(测量范围)。原则上测长度要求一次测量,如果测量范围小于实际长度,势必要移动刻度尺测量若干次,这样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5、(3)看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度值反映了刻度尺的准确程度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量程和分度值应从实际测量的要求出发进行选择。
6、(1)会“选”,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测量对象不同,所需的精确程度也不同。例如:在安装门窗玻璃时进行的测量准确程度要求较高,要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而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准确程度要求不高,长度较大,选用分度值是lcm且量程较大的卷尺较合适。
7、(2)会“放”。如图所示.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所谓沿着,一是指放正不歪斜;二是指要尽可能地贴近被测长度。零刻线磨损的应以其他某一刻线为零点,读数时要注意减去“零点”前的数字:
8、(3)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9、(4)会“读”。精确的测量需要估渎,指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如25.38cm中, 25.3cm是准确值,0.08cm是估计值,虽然估读的并不准确,但它对我们还是有用的,它表示该物体的长度在 25.3~25.4cm之间而更接近于25.4cm。
10、(5)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除了正确无误地记下所读出的数字外,还要标明单位,只写了数字未标明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11、1.机械停表的使用 *** 使用前先上好发条,测量时用手握住停表,大拇指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停表指针立即走动,计时开始;再次按下“开始/停止”按钮,停表指针停止走动,指针指示出两次按乐所处时刻经过的时间;测量完成,按动“复位”按钮,秒针和分针都弹回原点(零刻度处)
12、2.使用机械停表进行读数与记录数据
13、(1)所测时间超过0.5min时,0.5min的整数倍部分由小圆刻度盘内分针所指示的刻度读出,不足0.5min的部分由大圆刻度盘中秒针所指示的刻度读出,所测的总时间为两针(分针和秒针)示数之和,即t=分针指示数(t1)+秒针指示数(t2)。
14、(2)停表读数时一般不估读,这是因为停表为机械表,其表针的运行是靠齿轮转动的,指针不可能停在两小格之问,一定停在刻度线上。
15、(1)使用停表前应检查停表指针是否与零点对齐,如果不能对齐,应记下此时秒针所指示的数值,并对读数作修正;
16、(2)不同的停表分盘永数有所不同,在测量前要认真观察:
17、(3)实验中切勿摔碰停表,以免损坏;
18、(4)测量完毕,应让停表继续走动,让发条完全放松,恢复到松弛状态。
三、测量时间的工具
1、秒表主要有机械和电子两大类,电子表又可分为三按键和四按键两大类。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使用的多是电子秒表,机械秒表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历史。
电子秒表是一种较先进的电子计时器,国产的电子秒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作为时间基准,采用6位液晶数字显示时间,具有显示直观、读取方便、功能多等优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为磁电式结构。当线圈通以50赫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秒。
利用摆的等时性控制指针转动而计时的。在它的正面是一个大表盘,上方有一个小表盘。秒针沿大表盘转动,分针沿小表盘转动。分针和秒针所指的时间和就是所测的时间间隔。在表正上方有一个表把,上有一按钮。旋动按钮,上紧发条,这是秒表走动的动力。
用大拇指按下按钮,秒表开始计时;再按下按钮,秒表停止走动,进行读数;再按一次,秒表回零,准备下一次计时。
秒表的精度一般在0.1-0.2秒,计时误差主要是开表、停表不准造成的。秒表在使用前上发条时不宜上得过紧,以免断裂。使用完后应将表开动,使发条完全放开。不同型号的秒表,分针和秒针旋转一周所计的时间可能不同,使用时要注意。
当线圈通以50赫6V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
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0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量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磁打点计时器
四、计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1、秒表主要有机械和电子两大类,电子表又可分为三按键和四按键两大类。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使用的多是电子秒表,机械秒表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历史。
电子秒表是一种较先进的电子计时器,国产的电子秒一般都是利用石英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作为时间基准,采用6位液晶数字显示时间,具有显示直观、读取方便、功能多等优点。
2、电磁打点计时器为磁电式结构。当线圈通以50赫的交流电时,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使振动片(由弹簧钢制成)磁化,振动片的一端位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中。
由于振动片的磁极随着电流方向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在永久磁铁的磁场作用下,振动片将上下振动,其振动周期与线圈中的电流变化周期一致,即为0.02秒。
振动片的一端装有打点针,当纸带从针尖下通过时。便打上一系列点,相邻点之间对应的时间为0.02秒。5个间距对应的时间为0.1秒。
远古时期,人们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作为时间尺度,因此便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类生活;公元前二世纪,日晷出现,提高了时间的计量精度。
我国北宋时期的能工巧匠们设计出水钟;六百多年前出现了机械钟;十七世纪,单摆被用于机械钟的设计,使其计时精度提高了近百倍;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石英钟诞生,计时精度进一步被提高。
这些计时器具即我们概念中的“时钟”,细数这些钟的发展,最古老的钟追溯至太阳钟,例如圭表、日晷。有据可查的太阳钟始于公元前2357-2258年的尧帝时期。
《周礼•地官•大司徒》中有“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春官•典瑞》中也提到了“土圭以致四时日月,封国则以土地”。
之后出现水钟,它属于流体钟的一种,除水钟之外,流体钟还包括沙钟。水钟和沙钟都是使用一定数量的流体,通过测量流体在特定方式下流动所需的时间来表示固定的时间间隔,这类不依赖于天文现象的“漏刻”计时仪器至少有4000年的历史。
我国最早的机械钟也出现在北宋时期,而欧洲的机械钟出现于十三世纪,最早传入我国的机械钟在明朝万历年间,被献于万历皇帝。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时钟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石英钟应运而生,它是通过石英钟内部稳定的石英振荡器来计时的。随着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人类对精密测量的执着追求,石英钟逐渐不能满足要求,逐渐被精度高于它的钟所代替,例如原子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测量工具
关于本次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和秒表是测量工具吗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