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蒋经国上海打老虎这个问题,蒋经国金圆券改革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具体是做了什么
1、1948年8月19日, *** 召开中央政治会议,通过由翁文灏、王云五提出的货币改革方案。当晚即由蒋介石以总统名义发布“财政经济紧急令”,作出全国广播,并公布“金圆劵发行法”,最主要的两条是:禁止私人持有黄金、白银、外汇,凡私人持有者,限于9月30日前收兑成金圆劵,违者没收;全国物价冻结在8月19日水平。
2、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经济督导员到各大城市监督金圆劵的发行。“皇太子”蒋经国受父命,带一批少壮派骨干到上海进行经济管制,打击投机奸商,时称“打老虎”。蒋经国为表决心,甚至明言“只打老虎,不拍苍蝇”。
3、金圆劵的发行初期,在没收法令的威胁下,大部分的城市小资产阶级民众皆服从政令,将积蓄之金银外币兑换成金圆劵。与此同时, *** *** 试图冻结物价,以法令强迫商人以8月19日以前的物价供应货物,禁止抬价或囤积。而资本家在 *** 的压力下,虽然不愿,亦被迫将部分资产兑成金圆劵。
4、当时,国共内战方酣, *** *** 在军事上节节失利,经济形势也严重恶化,民间怨声不断。蒋经国在上海的“打老虎”行动关乎民众对金圆劵的信心。最初将部分不从政令的资本家收押入狱以至枪毙,以作杀一儆百。而杜月笙之子杜维屏亦因囤积罪入狱。蒋经国在上海严厉“打老虎”,曾稍微稳定了民心。
5、但以行政手段强迫冻结物价,造成的结果是市场上有价无市。商人面对亏本的买卖,想尽 *** 保有货物,等待机会再图出售,市场上交易大幅减少,仅有的交易大都转往黑市进行。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后来也打到了大官僚资产阶级的头上打不下去而告失败。蒋经国查封的其中一家公司为孔祥熙之子孔令侃所有,因宋美龄之压而被迫放人,其本人亦因此事而辞职求去。物价管制最终失败,在11月1日全面撤销。翁内阁亦在11月3日总辞职。
6、金圆劵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只使用了10个月左右,贬值却超过2万倍。受金圆劵风暴影响更大的,是城市内的小资产阶级。他们没有大资本家的财力和资源去保护自己仅有的财产,亦不如乡间农民或无产阶级的无产可贬;在金圆劵发行初期或被迫、或出于信任 *** ,将累积所得的财产换成金圆劵。在恶性通胀中所承受的损失更大,部分人因而变得一无所有。 *** *** 虽然因金圆劵发行,搜得民间的数亿美元金银外汇;却失去了国内本来最应倾向他们的阶层:城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1948年中, *** 在军事上屡战屡败。金圆劵风暴令 *** 在半壁江山内仅余的民心、士气亦丧失殆尽。是造成整个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二、蒋经国当年在上海展开的“打虎”行动为什么会铩羽而归
1948年夏秋之际,为控制通货膨胀,推行金圆券改革,蒋经国在上海推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虎”运动,发出“只打老虎、不拍苍蝇”的豪言壮语,然而最终却铩羽而归。1948年的夏天,南京国民 *** 刚从国民大会的喧嚣中平静下来,但蒋介石高兴不起来。一方面, *** 的军队步步紧逼,另一方面, *** 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军费连年增长,物资严重匮乏。图为1948年,百姓在排队等待分配粮食。上海这座摩登之都,虽然在一月份经历了“ *** 风潮案”,数千名 *** 走上街头对抗 *** 的“禁舞令”,最后 *** 让步,十里洋场舞厅里依然喧嚣热闹。图为上海街头的人们,他们身后的广告牌告诉你这里的生活仿佛一切如常。而实际上,从1937年6月到1949年5月,上海的物价共上涨3728倍,每年平均上涨14倍。到1948年夏天,上海的经济形势已经严峻到一触即崩的境地。图为上海市民排队领美国援助的粮食。为挽救经济危机,1948年8月,国民 *** 颁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宣布发行金圆券,规定各地物价必须冻结在8月19日的水准上,不得提高,即“819防线”。金圆券改革方案主要由财政部长王云五提出。左图为行政院院长翁文灏,中图为王云五,右图为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蒋经国被派往上海稳定物价、主持改革,他时年三十八岁。他在上海出演的这一场风风火火的大戏――史称“上海打虎”。只不过,电闪雷鸣中华丽登台的这位主角,转眼间,身上便满是秋风落叶。图为手持《币制改革》的蒋经国。蒋经国的办公室设在九江路中央银行大楼三层。在每星期二和星期四的下午,他的办公室向民众开放。走进他办公室的人,有商人、妇女、劳工等等。图为蒋经国在办公室倾听小商贩的投诉。赴任之前,蒋经国曾对蒋介石说:“上海金融投机机关无不与党政军要人有密切关系,且作后盾,故将来阻力必大,非有破除情面,快刀斩乱麻之精神贯彻到底不可也。”到上海后,蒋经国又挑选一万多名青年,组成大上海青年服务队。在动员会上,蒋经国鼓动队员们,对付那些 *** 币制改革的巨商、富户、官僚,要拿出武松打虎的勇气,所以金圆券改革又称“打老虎”。图为蒋经国在大上海青年服务队成立大会上讲话。蒋经国还表示:“本人此次执行 *** 法令,决心不折不扣,决不以私人关系而有所动摇变更。投机家不打倒,冒险家不赶走,暴发户不消灭,上海人民是永远不得安宁的。凡为资本家辩护的,就是资本家的走狗。”蒋经国组织了反对通货膨胀 *** ,藉此来增加民众对他的行动的支持。画面上,一位装扮的奸商,正站在棺材上发表演说。棺材前张挂着一张大幅宣传画,画两旁的口号为:“谁危害金圆信用,咱们就砍他的头。”为方便市民投诉,上海各处设立了意见箱。许多便衣警察奉命在大街小巷各商店调查违反价格者和囤积者。图为上海市经济警察根据举报进入商家,检查是否有非法囤积的情形。蒋经国本人还时常微服出巡,发现贪赃受贿的官员即严惩不贷,将一批批违法商人游街示众。8月23日和27日,蒋经国两次指挥上海的军警,到全市库存房、水陆交通场所搜查。蒋经国专门设立了一个特别刑事法庭,专门惩处触犯其收兑、限价政策的“大老虎”。米商万墨林、纸商詹沛霖、申新纱厂老板荣鸿元等人,都曾因违反币制改革的规定被捕入狱。图为上海著名商人、百万富翁、林王公司总经理王春哲,因套购黄金外汇、参与黑市投机而被捕。蒋经国信奉这一座右铭:“我宁愿看到一个家庭痛哭,而不愿意看到满街的人痛哭。”1948年9月24日,王春哲在上海被警察处决。在王的豪宅里,全家嚎啕大哭。图为王春哲被行刑现场。在蒋经国的铁腕之下,上海各阶层将黄金、白银和外币兑换成金圆券。有人敷衍或藏匿就严惩。迫于威严,市民大多“主动”排队将手中的黄金、美钞换成金圆券。人们半个世纪的积蓄,就这么在一夜之间消失。蒋经国还抓了另一个上海滩的头面人物,这个人的被抓跟他的打虎失败有直接关系,他就是上海滩大佬杜月笙的三儿子、中汇银行经理杜维屏。他被捕的罪名是“囤货炒股”,在交易所外抛售永安纱厂股票2800股,被判8个月徒刑。图为站在法院公审台前的杜维屏和另外三位从犯。这惹恼了杜月笙。尽管他表面上说“币制改革,只能成功,不许失败,为心所企求,经国先生执法如绳,不枉不纵,深致敬佩,何致以事涉私情,有所非议。”但事实上,杜月笙无法咽下这口气。他将了蒋经国一军,希望蒋一视同仁,去查扬子公司。扬子公司是什么来头?原来它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是蒋经国的表弟、宋美龄的外甥、孔祥熙的大儿子孔令侃。蒋经国查封了表弟的公司,孔令侃向宋美龄哭诉。宋美龄专程到沪,把两人约到孔宅面谈,蒋经国不从,表兄弟大吵一场,不欢而散。宋美龄转而求助蒋介石。蒋当时正在北平前线主持军事会议,被夫人紧急电召,连夜飞往上海处理家事。最后,孔令侃离开上海,转赴纽约,交给 *** 600万美元。扬子公司案成为蒋经国打虎的一大败笔。到1948年10月6日,上海共收兑黄金114万两、美钞3452万元、港币1100万元、银子96万两,合计价值2亿美元,占全国兑换总数的64%。豪门大户上交金银外汇者是少数,蒋最终拿到手的金银,基本上来自上海普通民众。图为金圆券贬值,人们拿麻袋领工资。
三、蒋经国上海打老虎”的经过 民国为什么失败了
1、1948年5月, *** 崩溃之势已成,前线溃不成军,后方动荡不定,蒋介石却仍然挣扎,派蒋经国为经济督导员,坐镇上海,由宣铁吾配合,希望消灭贪污,稳定物价,安定民心,以利前方。
2、蒋经国到上海后,在外滩中央银行二楼办公。此时和蒋过从最密的人,除宣铁吾外,还有王新衡。王当时是保密局上海站站长、上海市 *** 参事。蒋经国到上海后,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一再宣称,要镇压奸商,抑平物价。宣铁吾为了配合,即在警备司令部成立经济缉查机构,专门缉捕奸商。蒋经国和宣铁吾的行动,对杜月笙无异于当头一棒,因为杜对于金钞外汇黑市、股票涨落和粮价升降等,是一只无形中的巨大黑手。
3、杜月笙的中汇银行,由儿子杜维屏任经理。杜看到蒋经国、宣铁吾来势凶猛,就计划将港币45万元,私自套汇外流。此事被王新衡知道,就悄悄报告了蒋经国。蒋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杜维屏,扣押在市警察局看守所内。王新衡是一位十分圆滑的两面人物,他既和蒋经国莫逆,又不想得罪杜月笙,故在杜维屏既将被扣时,又通风给杜,叫杜注意。这样一来,吓得杜对45万港币一时未敢下手。但事后,杜系的中汇银行和通商银行,还是漏夜赶造帐册,化整为零,零零碎碎地私套到香港,杜维屏被扣,当时务报以通栏标题报道,杜月笙威风扫地,在惊恐中曾一度避往香港。从表面上看,经此一击,金钞黑市的确下降许多。蒋经国觉得初战胜利,十分得意;但渐渐就感到事情棘手,因为“事出有因,查无实据”,找不到杜维屏套汇的罪证,就只可“雷声大,雨点斜,最后将杜交保释放了事。
4、此外,蒋经国和宣铁吾还办了以下这些和杜月笙多少有关的事:
5、一、严格按金圆券实行限价。蒋经国规定,凡一切商品的零售价格,全部冻结;商店不得转移,不得拒售,必须开门应市。但这确是个非常不彻底的治标办法。奸商囤积居奇,可说无孔不入,光靠军警力量,查不胜查,抄不胜抄,而门市商品则立即被抢购一空。未及一月,全上海开着的几乎全部是空店。资本家、店老板和老百姓都怨声载道,这个限价政策也就只好告终。
6、二、在扣押杜维屏的同时,蒋经国和宣铁吾也对兴风作浪的证券大楼和金钞黑市实行镇压,其中有名的一件就是逮捕“杨家将”。所谓“杨家将”,是指控制场外股票金钞黑市交易的杨长和、杨长仙和杨长庚三人,他们的绰号叫做“场外亨鼠牌”,意思是一群机警精明的“大亨老鼠”。“杨家将”也是直接或间接受到杜月笙的控制和影响的,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对杜的打击。但不到一月,随着限价政策的失败,蒋经国自认倒霉,就将“杨家将”交保释放。一场大公案,就此不了了之。
7、三、蒋经国和宣铁吾还曾集中力量,打击过孔氏豪门的“扬子公司”。宣铁吾利用他控制的《大众夜报》,以头版头条新闻,揭露“扬子公司”私套外汇的大案,还刊出了孔令侃的照片。但孔令侃毕竟不是杜维屏,蒋经国只是虚张声势,未敢下手。就在1948年10月初蒋介石到上海时,孔令侃和孔二 *** 就亲自向宋美龄哭诉告状。当时蒋介石的心情正十分沮丧,因沈阳刚刚解放,廖耀湘和范汉杰兵团在辽西走廊全军覆灭。 *** 已经尽失关外。在东平路官邸,蒋介石大发脾气,命令封闭《大众夜报》(同时封闭的还有吴绍澍的《正言报》),并当面斥责宣铁吾,说宣周围有 *** 。其实,在《大众夜报》并无地下党。
8、问题不在于抓了谁,而在于任何人都无法和经济规律抗衡,缺乏物资供应,因为行政命令压制住的物价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金圆券发行仅15天,汉口、重庆和广州的物价就分别上涨了21%、40%和83%,唯独上海因为蒋公子的存在,还能勉强维系。另一方面,南京 *** 希望美国能提供5亿美元贷款帮助稳定金圆券,就如当初国民 *** 在抗战前发行法币那样。但此时杜鲁门 *** 已经抛弃了蒋介石,根本不可能有金融贷款。
9、10月8日,蒋介石从北平飞回上海,宋美龄跟他说了什么外人无从得知,但蒋介石和蒋经国谈过后,事情就悄然变化了。第二天,上海警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扬子公司所查封的物资均已向社会局登记”。最后,孔令侃离开上海,转赴纽约,交给 *** 600万美元,和杜家有关的永安公司以低于成本1/4的价格抛售了一批棉花,杜维屏便回了家。从表面看这些“大老虎”都向蒋经国低头,但物价最终还是狂飙突进,限价令在11月1日轰然倒塌。
10、经国打虎,以失败告终,但他不是输给老虎,而是败给一只看不见的手。就如《蒋经国传》里说的那样:“由于上海以外地区物价迅速攀升,商人和民众拥入城里,买尽一切商品、物资。虽然当年秋天浙江、江苏省谷物大丰收,上海却严重缺粮。原料也一样缺乏,生产商遂停止生产。”一年之后,1949年11月,坐镇上海的陈云给各地密发12道指令,命令全国的棉花纱布向城市集中,长江中游的集中到汉口,西北地区的集中至西安,华北的纱布集中津京。
11、接下来是粮食,陈云从11月开始命令东北每天往京津地区运粮食1000万斤,从四川征集4亿斤粮食援助上海,另外向国外增购4亿斤大米。内外夹击之下,以上海为首的投机商没法抵御全国集中的物资,面纱和粮食的价格开始跳水,上海投机商终于被接替南京 *** 的 *** 人打败了。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