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浦东新区城建档案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暂行办法(2010修正)
1、之一章总则之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建设档案的管理,为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现根据国务院批准的《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城市建设档案(以下简称城建档案),系指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及其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城市自然面貌,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地上地下管线等建设情况的图纸、图表、文字材料、照片、影片、录象带、录音带等文件材料的总称。第三条城建档案应根据集中统一管理和分级保管的原则,做到完整地保存,科学地整理,有效地利用。第四条本办法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以下简称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上海市档案局组织实施,具体工作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以下简称市城建档案馆)办理。第五条凡在本市范围内进行建设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中央各部门和外省市在本市的单位、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二章机构和职责第六条市城建档案馆是本市城建档案的存储中心,兼有职能部门性质,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领导,业务上受市档案局指导、监督和检查。市城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是:
2、(一)收集和保管本市重要的城建档案,并参加重要项目的竣工验收;
3、(二)对收集和保管的城建档案进行整理、鉴定、修复和汇编;
4、(三)面向社会,开展城建档案的利用和技术咨询服务工作;
5、(四)配合市档案局对区、县城建档案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城建档案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第七条各区、县人民 *** 应加强对本地区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应指定有关机构负责本地区城建档案的收集和管理。
6、市人民 *** 各委、办、局应加强对本系统城建档案工作的领导,并应指定有关机构负责本系统城建档案的收集和保管。第八条本市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地下地上管线的建设、使用或维护单位应指定专职人员负责本单位城建档案的收集和保管。第三章城建档案管理和分级保管范围第九条城建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以下三种:
7、(一)凡记述本市重要的建设项目或具有科学、历史研究价值,需永久利用的城建档案为永久保存档案;
8、(二)凡作为建设项目鉴定、维护、改建、扩建、管理等依据,需与实物共存的城建档案为长期保存档案;
9、(三)凡需在一定时间内查考的一般城建档案为定期保存档案。第十条需集中保管的城建档案的范围如下:
10、(一)反映市或区(县)的经济、人口、水文、地质、地名、测绘、资源、气象、地震等状况,可供城市建设利用的城市基础档案资料;
11、(二)城市现状图,已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业规划、以及与城市有关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土地使用现状图等反映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情况的有关档案资料;
12、(三)工厂、仓库、住宅、办公楼和各类公共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上地下管线的现状图,新建、改建、扩建的单项工程的竣工图和有关档案资料;
13、(四)城市的道路、桥梁、涵闸、防洪、公共交通、给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电讯(包括 *** 、电台、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海底电缆、无线电接收站)等市政公用设施的竣工图和有关档案资料;
14、(五)车站、港口、铁路、机场、地铁、隧道、停车场等交通运输设施的竣工图和有关档案资料;
15、(六)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墓葬、古建筑和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城市雕塑)的竣工图或现状图、有关资料,以及古树名木、古园林等的历史档案资料;
16、(七)污染治理、环境卫生、控制地面沉降设施的竣工图和有关档案资料,以及环境污染普查、污染监测、地面沉降状况等有关档案资料;
17、(八)城市人防设施、与城市规划建设有关的军事设施的竣工图和有关档案资料;
18、(九)城市建设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创造发明的档案资料;
19、(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文件。
20、前款规定中重要的城建档案,根据分级保管的要求,分别由市城建档案馆或区、县保管城建档案的单位保管。具体办法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会同市档案局另行制订。
二、上海市档案馆的简介
1、上海市档案馆老馆位于仙霞路326号,与上海市档案局合署办公,机构级别为相当于正局级,内设8个职能处(室):档案接收征集部、档案保管部(电子档案保管部)、档案整理编目部、档案利用服务部(社会教育部)、档案史料编研部、档案保护技术部、档案信息技术部、行政处(保卫处),依法管理本市各级党委、 *** 机关档案及其他组织、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负责接收、征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对收集进馆的档案进行检查、鉴定、保护和验收;承担 *** *** 息的集中查阅和市 *** 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工作;为社会开展多种相关的教育活动提供服务。
2、,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大楼位于中山东二路9号,坐西朝东,面向黄浦江,为1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9270平方米,原名“法国邮船公司大楼”,后改名为“浦江大楼”。大楼于1937年开始建造,1939年落成。建筑造型采用哥德劳曼耐司克样式,外形呈长方形,简洁流畅,是法租界外滩之一座现代化商业建筑。大楼建成后,曾分层出租给中法工商银行、百利洋行等金融贸易机构使用,荷兰驻沪总领署、瑞典公使馆也曾设于此。建国后曾为上海市机电设计院等单位的办公楼,随着时光流逝、历史变迁,大楼在使用中经历了多次修缮与改建,60多年风雨历程之后,于2003年3月18日再次开工改建,次年4月23日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正式开馆,成为展现上海城市发展轨迹、对社会大众提供档案信息和公共信息服务的新窗口。
3、步入正门,可相继见到两组共三幅壁画。门厅左右两侧是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的浮雕壁画《传承文化》和《弘扬文明》。作品一为结绳、甲骨、金文、竹简等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档案载体围绕着手持竹简的中国古代史官形象,寓意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历代史官借助各种不同载体,为传承中国文化作出的不朽贡献;一为摄影、摄像、缩微胶卷、电脑、互联网等现代档案技术围绕着现代女性档案工作者形象,寓意档案工作者弘扬文明的历史重任和档案事业蒸蒸日上的繁荣前景。同时两幅壁画又通过对比简单展现了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历程。穿过门厅在大厅中央的汉白玉主浮雕《都市沧桑》以高针绒毯作底,以金饰铜雕为镶嵌,通过上海开埠至今历史中的主要事件、标志建筑和镶嵌其上的代表性档案,寓意在历史的长河中档案作为文化沉淀和历史见证的重要作用。
4、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共有11层,底层大厅设有总服务台、售品部和咖啡吧,1-2层为主题展厅,3-4层为专题展厅,5层为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6层为电子阅览厅,7层为多媒体视听室和学生课堂,8层为档案工作者之家和多功能厅,9层为会议室,10层为报告厅和观光平台。
5、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自开馆以来,不定期吸纳引进国内和国外富有特色的优秀展览到馆陈列,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如《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珍品展》、《抗日战争与上海》档案文献实物图片展、《海德堡的建筑》图片展等。常设的《城市记忆-上海近现代城市发展历史档案陈列》展以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分界点,用两层展厅展示了旧上海和新上海的不同风貌,反映上海的历史发展。清乾隆朱批奏折、八一三期间日军使用的上海战局全图、上海市人民 *** 之一号布告、APEC会议晚宴菜单等等富有特色的600多件珍贵档案、照片和实物藏品,展现近200年来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轨迹。
6、档案文件资料查阅服务中心设有利用接待处、档案阅览大厅、专题阅览室和咨询服务室,并且在局域网和数据库基础上,设置检索系统,以浏览检索、专题检索、高级检索、搜索引擎等方式,提供档案、 *** *** 息、照片、视频资料的多角度查阅服务。上海市档案馆现有馆藏档案264万卷,其中开放档案80万卷,涉及民国时期档案、租界档案、声像档案、现行文件、外文资料等18大类,共1600多个全宗。馆藏声像档案包括照片档案、录音档案、录像档案,其中部分照片档案已经以数字形式进入数据库,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科教医疗、文体艺术、景观人物等各个方面,共22300多张。馆藏 *** *** 息3万多件,涉及全市63个 *** 部门,主要包括市委市 *** 颁布的一般性地 *** 规条令和各委办局制订的行业规范,是市民了解政策、依法办事的窗口。
7、作为东方讲坛定点场所之一,2004年至2005年间,共组织开设了东方讲坛24场,曾先后邀请空军政治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教授和各界名人主讲。
8、为了充分发挥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专门为学生开设上海历史知识系列讲座、历史研究性课题辅导课、 *** 成长档案系列讲座,并且不时组织策划各类学生活动,如:“迈入十四岁青春”十四岁生日主题活动、弘扬民族精神了解申城历史”暑期系列活动、“抗日战争与上海”主题系列活动等,是学生进行乡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
9、新馆共有5处观景平台,分别位于8楼和10楼,是城市风貌观光的理想场所,一览生机盎然的浦东大地、波光粼粼的黄浦江、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和鳞次栉比的老城厢。
10、根据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在二十世纪末提出的把各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建设成“党和国家重要档案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各界利用档案信息的中心”的要求,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在增强开放性、科技含量和文化品位上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与投入,实现了对原位于仙霞路326号的市档案馆老馆诸多建设瓶颈的全方位突破,使之成为上海市档案馆对外开放和服务的基地,并与档案实体管理和档案信息加工基地的仙霞路老馆、斜土东路档案科技研究和档案教育培训基地一起,共同构建起了多点互动、彼此呼应的“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新型档案馆。
三、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的档案馆概况
馆藏档案按国家建设部城建档案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保存,其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1.城市规划档案。这是馆藏最早的档案,包括规划地图档案和城市基础设施档案。有1855年至1959年间形成的地形图、规划图、行政区域图、教区地图、租界地图和土地价值分析图等,真实地记录了城市变迁过程。还有从本世纪初起全市各区道路安全岛规划、路灯、岗亭、 *** 亭及停车场等分布示意图。
2.城市规划管理档案。分为建筑工程管理档案和市政工程管理档案。建筑工程管理档案包括租界、华界、民国时期和建国以来的建筑工程档案,计154249卷。这部分档案,反映出本国和不同国家与民族的多种建筑设计风格及上海城市的建筑风貌。市政工程管理档案主要是70年代以前的各种道路、桥涵、驳岸、码头和河道等档案,约8千余卷。此外,70年代初至今,还有23330卷市政档案陆续进馆。
3.工程竣工档案。是建馆后根据有关文件及标准接收进馆的档案。从1988年至今,已藏有工业建筑竣工档案、民用建筑竣工档案、市政工程竣工档案、公用事业工程竣工档案及交通设施工程竣工档案等13类约122707卷。
4.管线类档案。藏有本世纪初到目前的部分各类管线档案,如1907年至1908年本市各条马路下埋设的污水管、电缆线、煤气管等平面图。1917年至1937年公共租界内各类管线平面图等。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和浦东新区城建档案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