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隋灭陈时间和隋朝灭陈朝的过程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隋灭陈时间以及隋朝灭陈朝的过程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杨坚灭陈的具体时间、地点和详细经过
1、隋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在隋统一战争中,隋文帝杨坚以水陆大军50余万,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渡江作战。
2、为击灭陈朝,统一南北,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元年三月,即派上开府仪同三司贺若弼、和州刺史韩擒虎分任吴州和庐州总管,驻江北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和庐江(今合肥),预作灭陈准备。九月,陈将周罗喉攻占江北隋地胡墅(今江苏六合西南),骠骑大将军萧摩诃率兵进攻江北,隋出兵还击。后因突厥在北境经常袭扰(参见突厥攻隋之战),杨坚便改取南和北战、先北后南的军事战略。二年正月,陈后主(叔宝)继位,向隋请和,归还胡墅;二月隋以“礼不伐丧”为名撤军。此后又多次遣使访陈,表示和好。三年,隋反击突厥获胜(参见隋反击突厥之战),解除了北方威胁,继经几年治理,国力、军力大大增强;而陈朝政治日益腐败,府库空虚,内部矛盾尖锐。于是隋朝加紧进行灭陈准备。五年十月,杨坚以清河公杨素为倌州总管,经略长江上游。同时在五、六、七3年内,动员数十万人修缮朔方(治岩绿,今内蒙古乌审旗南白城子)、灵武(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一带长城,并于朔方以东缘边险要,筑城数十,以加强北部边防,保障南进时后方无忧。七年八月,进兵江陵(今属湖北),兼并萧梁(原北周支持之小政权),扫除南进障碍。十一月,杨坚与宰臣谋议伐陈之策。尚书左仆射高颎提出:在江南收获季节,以少数兵力,声言进袭,迫陈集兵守御,以误其农时;彼既聚兵,我便解甲,如此多次,使陈军习以为常,麻痹懈怠,然后举兵渡江,登陆攻击,派人潜入陈境,反复纵火,焚其储备物资,使其财力俱尽。虢州刺史崔仲方提出:在武昌(今湖北鄂州)以东沿江各要地部署精兵,秘密准备渡江,在益(治今成都)、信(治今四川奉节东)、襄(治今湖北襄樊)、荆(治今湖北江陵)等地速造战船,准备水战;陈如以精兵赴援上游,下游诸将即可乘虚渡江,如陈拥兵自卫,上游诸军则可顺江东下,直取建康(今南京)。杨素、贺若弼等亦争献平陈之策。杨坚均予以采纳。攻陈前,隋令介州刺史李衍在襄州道、杨素于巴东郡(治今四川奉节东)建造“五牙”(装有拍竿的大型战舰)、“黄龙”等战船,加强水师。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废料,以威慑陈人。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八年三月,杨坚下诏,列举陈后主罪行又送玺书暴其罪恶20条,并将诏书在江南散发30万份,以争取人心。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命杨广、秦王杨俊、杨素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杨素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郡,顺流东下,消灭长江及沿岸陈水陆军;杨俊指挥上游3路进攻江夏(今武昌),以扼控长江,阻止上游陈军东援;杨广指挥下游5路,渡江进攻陈都建康。十一月,杨坚至定城(今陕西华阴东)誓师,准备渡江的各路隋军进抵长江北岸,完成进攻准备。
3、陈后主荒淫骄侈,政治腐败,既不懂军事,又不纳部将建议,凭恃“长江天堑”,疏于防务。为了元会(即春节)之庆,竟命镇守缘江重镇江州(治今江西九江)、南徐州(治今江苏镇江)的两个儿子率战船回建康,致使江防更为薄弱。十二月,长江上游隋军首先发起进攻。杨俊督水陆军10余万出襄阳(今属湖北),进屯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口)。陈命散骑常侍周罗喉都督巴峡缘江军事,与郢州刺史荀法尚部数万,据守江夏,同杨俊军相峙月余。时隋行军总管周法尚率舟师3万,进至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击破抗拒的陈军。杨素率水军出巴东,沿三峡东进,荆州刺史刘仁恩部由江陵西上,两军配合,水陆兼用,袭占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参见狼尾滩之战),击败陈守将戚昕;又于次年正月,攻破西陵峡口各要点(参见歧亭、延州之战),击败陈南康内史吕忠肃军,继续顺江而下。陈荆州刺史陈慧纪屯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见大势已去,便率军3万、楼船千余艘,顺江东走,企图入援建康,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以西。杨素继以主力沿江东下,与杨俊军会师汉口,另派一部南下湘州(治今湖南长沙),击擒陈岳阳王陈叔慎。九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贺若弼军出广陵南渡,韩擒虎军出庐江由横江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袭占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杨广军出六合(今属江苏)进屯桃叶山(今六合东南)。初四,陈叔宝察觉事态不利,下诏亲帅陈军拒敌。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军坚守白下(今南京城北金川门外),抵御六合方面隋军;以散骑常侍皋文奏率部镇守南豫州(治姑熟,今安徽当涂)。隋军突破长江防线后积极推进,初六,贺若弼军攻占京口(今江苏镇江),俘南徐州刺史黄恪。所俘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今江苏太湖以东、以南和浙江绍兴等)陈军增援,自率主力西进;韩擒虎军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陈后主放弃钟山(今南京紫金山)、石头(今南京城西清凉山)山险不守,命诸军屯于都城内外。十五日,陈镇东大将军任忠率军自吴兴(今浙江湖州南)入援建康,驻守朱雀门(建康城南门)。十七日,贺若弼军进据钟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东,渡江攻占南陵(今安徽贵池西南)的总管杜彦与韩擒虎合军步骑2万,进屯新林(今南京西南)。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军3万渡江,进占石头。至此,隋军对建康已形成包围。此际,为配合隋军主力进攻,蕲州刺史王世积军,由蕲春(今湖北蕲春北)攻蕲口(今蕲春西南),大败陈将纪填;青州总管燕荣水师由东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沿海南下,前往太湖。陈叔宝面对隋军攻势,不采纳部将建议,致使建康附近10余万陈军无所作为。二十日,陈军奉命仓促出战,在白土冈南北列阵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军初战不利,然后猛攻陈军薄弱部分,陈军全线溃退(参见白土岗之战)。同时,韩擒虎军进至石子冈(今南京雨花台),陈将任忠迎降,引韩擒虎军经朱雀门入建康,俘陈后主。当夜,贺若弼军也从北掖门入城。二十二日,杨广到建康,令陈叔宝用手书招降上游诸将。周罗喉、陈慧纪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诏令使节巡抚陈各州郡。二月,吴州(治今江苏苏州)等地守将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荣军击破。岭南数郡共奉高凉(今广东阳江西)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文帝诏遣柱国韦沈等前往安抚,岭南各州皆归于隋。
4、点评:隋灭陈之战,结束了东晋十六国以来270余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实现了隋王朝的统一。隋王朝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注意争取人心,奖励生产,在政治上较为巩固,经济上较为富裕,军事上较为强大,因而具备了统一南北的条件根据双方情势,在战略上精心谋议,制定了正确的军政方略。战前充分准备,周密计划,多方误陈、疲陈,制造陈军错觉,使之放松戒备,增大进攻的突然性;废其农时,焚其储积,削弱陈方的战争潜力。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水陆两军密切配合,全线出击,重点进攻,穿插分割,各个击破,使陈军兵力分散,难以相应,进退失据,被动挨打,在两三个月之内,便以小的代价,取得攻灭陈朝的重大胜利。陈的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上腐败不堪,军事上麻痹松懈,战前无准备,战中无定策,在强大而又准备充分的隋军突然打击下土崩瓦解,兵败国亡也就成为必然的结果。此战是继晋灭吴之后,中国战争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渡江作战。隋朝水军虽然不象西晋灭吴时“王浚楼船下益州”那样声势浩大,直捣石头城,但也在战略上起了牵制和配合作用。在8路大军中,3路是水军,1路是水陆联军。杨素率领的水军出水安沿长江东下,在杨俊率领的水陆军配合下,斩关夺隘,攻城略地,占领了长江上游的广阔地域,牵制了上游的3万陈军,战船千艘,使其无法东援建康。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王世积统率的水军居中策应,控制了江西地区,从建康的西南侧翼直接配合主力攻占建康。燕荣一路水军则进行远程战略迂回,掩护主力的东南侧翼,并造成对陈都的合围之势。左仆射高颖也率一部水军迫降了护卫京城的陈朝水军。总之,几路水军都以自己的出色行动为最后决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二、隋灭陈是哪一年
1、公元590年,隋朝文帝杨坚以杨广等率50万大军伐陈,南朝灭亡。
2、开皇七年(587)十月废除西梁。次年发动灭陈战争,隋文帝命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秦王杨俊、河清公杨素为副帅、高颎为参谋、王韶为司马,兵分八路攻南朝陈。
3、杨素率水军从巴东顺长江东下,与荆州刘仁恩军联合占领延州(今长江西陵峡口、湖北枝江附近)等上游陈军防御。由公安东援建康之中游陈军也被杨俊军阻于汉口一带,为下游隋军创造有利条件。下游隋军主力乘陈朝欢度元会(即春节)之机分路渡江。行军总管韩擒虎、贺若弼两军钳击建康,与宇文述军包围建康。
4、开皇九年(589)二月,隋军攻入建康,俘陈后主,陈亡。开皇十年(590)九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隋朝完成了全国统一。
三、杨广灭陈朝用了多少个月的时间
1、隋文帝开皇年间,文帝下诏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有人劝文帝说兵行宜密,不必如此张扬。文帝说:“若他惧而改过,朕又何求?我将显行天诛,何必守密?”于是修建了许多战舰,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为行军元帅,总管韩擒虎、贺若弼等,率兵分道直取江南。隋军有五十一万八千万,东接沧海,西距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无不奋勇争先,尽欲灭了陈朝。祯明三年(589年)正月,隋兵自广陵渡过了长江。老谋深算的贺若弼使用了兵不厌诈的策略,他先用战马买陈朝战船隐蔽起来,再买破船五六十艘置放於长江小港汊内,故意给陈朝造成隋朝没有水军的错觉;又让沿江部队在换防之际,大张旗鼓,聚集广陵,陈人以为敌兵要发动进攻,慌忙准备,但隋军并不发一矢一镞,便匆匆而去,日子一久,陈兵知是换防,也就懈怠了。贺若弼又使人故意缘江狩猎,人马喧噪,声震江岸,以迷惑对方,因此隋兵渡江时,陈兵并未发觉。与此同时,韩擒虎也攻占了采石,杨广帅大军屯驻六合镇之桃叶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后主这才慌了手脚,召集大臣退敌。后主下诏说:”犬羊陵纵,侵窃郊畿,蜂虿有毒,宜时扫定。朕当亲御六师,廓清八表,内外并可 *** 。”一方面胆小如鼠,一方面又气壮如牛,这通檄文活画出了后主首鼠两端、惶惧可怜的神色。他以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司空司马消难、湘州刺史施文庆并为大监军,分兵扼守要害;又命大将樊猛率师出白下(江苏南京市北剑门外幕府山南麓,北临长江),皋文奏镇守南豫州(安徽宣城),同时大肆扩兵,连僧尼道士也悉数征召入伍。隋兵一鼓作气,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连下京口、姑苏(江苏苏州市),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深得人心。陈军连战皆北,望风溃逃。
2、其时建康城中尚有兵十万,后主却六神无主,日夜啼泣,将朝政交给施文庆办理。文庆胡说诸将嫌功高赏薄,时有怨言,不可委以重任,因此诸将凡有建议,皆阻而不行。当贺若弼攻京口时,萧摩诃请战,后主不许;贺若弼攻占钟山,萧摩诃又建议说,隋兵孤军深入,立足未稳,如果偷袭,定可奏捷,又为后主所拒。大将任忠上奏说:”兵法有云,客军贵速战速决,主军贵老成持重,如今国家足兵足食,应当固守。北兵若来,不与交战,分兵截断江路,使他们彼此音信不通,然后给我精兵一万,金翅船三百艘,直趋六合,敌人必以为渡江之兵已被我俘获,自然夺气。淮南百姓,与我有旧,知我前往,必然欢迎。我声言去徐州断彼归路,则敌军必不击自去。待来春水涨,上流我兵必沿流赴援,这样,陈朝江山就可保了。”后主也屏而不纳。
3、隋军攻城甚急,后主慌乱中摆出了一字长蛇阵,令鲁广达居南,任忠、樊毅、孔范次之,萧摩诃居北,南北连亘二十余里,首尾不能相顾。贺若弼挥军迳取孔范,陈军大溃,死者五千人。萧摩诃因后主曾淫其妻,心怀愤懑,拥兵不战,为隋军俘获,只有鲁广达拼死格斗。任忠见陈兵溃败,入告后主说:”陛下请勿再战,臣已无力报国了。”后主给他两袋金子,让他募兵。任忠又说:”为今之计,陛下唯一的出路就是准备舟楫,到上流去与我军会合,臣当舍死保驾。”后主深信不疑,命他出去部署,又让宫人打点行装,等他归来一起出发。谁知任忠见大势已去,竟覥颜降敌,领着韩擒虎直奔朱雀门(一名大航门,建康城南城门,今南京市中华门内)。陈兵欲战,任忠大呼说:”老夫尚降,何况尔等!”众军一哄而散,城内文武百官皆遁,朝堂为之一空,只有仆射袁宪、后阁舍人夏侯公韵未去。后主吓得魂不附体,打算逃匿,袁宪阻拦说:”北兵入城,必无所犯,事既如此,陛下还能逃往何处!请陛下正衣冠,御正殿,仿照梁武帝见侯景故事。”侯景举兵叛梁,曾将梁武帝围困於建康台城(宫城),终至饿死,后主自然不愿蹈此覆辙,颤声说:”锋刃之下,未可与争,我自有计。”说着,迳率后宫十余人来至后堂景阳殿。
4、此时隋军已排闼而入,捉住后主张贵妃、孔贵嫔等人,押到韩擒虎帐前来。隋军一面扫荡残敌,令后主手书招降陈朝未降将帅,一面收图籍,封府库,又将张丽华及施文庆、沈客卿、阳慧朗、暨慧景等奸佞枭首於市。陈朝宣告覆亡,隋文帝终於统一了全国。
5、开皇九年(589年)三月,后主与王公百司在隋军押送下,从建康北上向长安进发。这支由陈朝宫属、降官降将组成的队伍,竟连绵数百里之长。一路上凄风苦雨,饥渴顿踣,比起建康城中轻裘肥马、锦衣玉食的生活来,不啻是天壤之别,后主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四月,隋文帝驾幸骊山(陕西临潼县城东南),迎接凯旋将士,接着又在太庙举行献俘之礼。后主及诸王侯将相并乘舆服御、天文图籍等,依次排列阙下。次日,文帝在广阳门观召见后主君臣二百余人,责以君臣不能相辅,以至灭亡,后主惭惧交并,伏地屏息而不能对。隋文帝还算宽宏大量,下诏赦免后主之罪,让他客居长安,又给予许多赏赐。
6、后主开始了他百无聊赖的囚徒生涯。文帝对他优礼有如,每次引见,让他立於三品官员的行列中,每逢宴会,恐他伤心,不奏江南音乐,而后主却悠游度日,从未把亡国之痛放在心上。一次,监守他的人报告文帝说:”陈叔宝表示,身无秩位,入朝不便,愿得到一个官号。”文帝叹息说:”叔宝真是没有心肝之人。”监守人又奏:”叔宝常酗酒致醉,很少有清醒的时候。”隋文帝让后主节酒,过了不久又说:”由着他的性子喝吧,不这样,他怎样打发日子呀!”过了一些时候,隋文帝又问后主有何嗜好,回答说:”好食驴肉。”问饮酒多少,回答说:”每日与子弟饮酒一石。”隋文帝对他这种嗜酒如命的举动也吃惊了。
7、陈叔宝死于隋仁寿四年(604年),得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
隋灭陈时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隋朝灭陈朝的过程、隋灭陈时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