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轮状病毒体外存活时间的问题,以及和轮状病毒多久不会传染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呼肠孤病毒是化学组成主要有什么
呼肠孤病毒是一组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呼肠孤病毒为正廿面体,直径76纳米,呈六角形的颗粒,有内外双层核壳,包围着直径52纳米的核心。核心含45%RNA。外层核壳含有92个凹状、圆柱状空心的壳粒,长10纳米,宽8纳米,空心直径为4纳米。
呼肠孤病毒的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和RNA,不含多糖和脂类。RNA为双螺旋形结构,可分为10个节段,总分子量为(14~15)×106。核酸占病毒成分的14%。呼肠孤病毒蛋白的70%是外层核壳蛋白,其余为核心蛋白。核心的双链RNA并不与蛋白结合。核心内含有由亲代双链RNA转录的mRNA所构成的RNA多聚酶。
呼肠孤病毒对热和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都很强,有的病毒株,经56℃作用2小时或70℃作用30分钟也不被灭活,在37℃的条件下能存活数天,-20℃或-70℃能保存数月或1年仍不失去感染性。病毒在2%来苏尔、3%甲醛、1%酚溶液以及1%过氧化物等常用的消毒剂中,在室温条件下至少存活1小时;但在70%酒精中,室温条件下1小时则被灭活。56℃时病毒可被3%甲醛溶液杀死。呼肠孤病毒对乙醚、氯仿、去氧胆酸钠等都有抵抗,这表明呼肠孤病毒不含脂类。呼肠孤病毒在pH值2?2~8之间很稳定。在2摩尔MgCl(氯化镁)溶液中,加热50℃,病毒致病性反而增强4~8倍;但增加其他二价阳离子,同样条件,致病性并不增强。
呼肠孤病毒可在许多不同的宿主体内增殖,如鸡胚绒毛尿囊膜、尿囊。在猴、牛、狗、豚鼠、雪貂、地鼠、乳鼠体内能增殖。在人和动物的组织培养细胞,如人、猴、土拨鼠、猫、猪、狗、牛和羊等的原代细胞中能很好地增殖。对HeLa、KB、FL、BSC-1等传代细胞也很易感。病毒分离和滴定时,常用猴肾细胞。呼肠孤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病毒颗粒在细胞质内呈晶格状排列,其中除有完整的病毒颗粒外,还有不完整的病毒颗粒和管形构造。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在细胞核的周围形成Feulgen阴性、含RNA的细胞质内包涵体。细胞病变出现缓慢,常常感染后10~14天才出现细胞病变。呼肠孤病毒的典型细胞病变不同于肠道病毒,主要是细胞出现颗粒性变化,如果感染剂量较小,细胞病变则难以同非特异性细胞退化相区别。
所有哺乳类呼肠孤病毒在4℃、25℃、37℃等不同温度都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人类呼肠孤病毒3型还能在4℃凝集牛红细胞。用受体破坏酶(RDE)处理牛红细胞后,就失去凝集病毒的作用,但人红细胞不受RDE的影响。呼肠孤病毒的血凝素在4~37℃最稳定,56℃则被破坏。乙醚不破坏血凝性,也不影响感染性。氯仿能破坏血凝性,但对感染性无影响。由于N-2酰氨基葡糖能够与病毒核壳结合,因而能抑制血凝现象。
呼肠孤病毒在人和动物中广泛传播。从健康儿童体内,常能分离出呼肠孤病毒,从冬季发热的患儿,患腹泻和肠炎、脂肪痢的儿童以及患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感冒的成人都能分离出呼肠孤病毒。另外,从患有流行性鼻炎的猩猩和患肺炎的猴子等动物体内也能分离出病毒。用呼肠孤病毒感染志愿者鼻腔,结果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并有抗体升高现象。实验感染可以使猴子发生脑炎或肝炎,猩猩出现感冒。感染乳鼠,病毒侵犯神经、心肌、肝脏等。感染怀孕的小鼠,则胎鼠出现持续感染状态。实验感染结果表明,感染后,尽管在动物的肺和其他组织中含有大量病毒,血中也可查到抗体,但可不出现临床症状。人感染呼肠孤病毒后可能引起胃肠道疾患或出现轻度上呼吸道痘状,临床症状多不明显。如果合并衣原体,细菌感染则出现严重临床症状。
人类呼肠孤病毒有共同的补体结合抗原。而血凝抑制抗体和中和抗体有型特异性,因此,用中和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能区分人类呼肠孤病毒为1、2、3型。2型又可分为1亚型。1型和2型的抗原性有交叉,因此,受呼肠孤病毒1型感染后,机体除有抗1型病毒抗体外,还出现抗2型病毒抗体;同样,受呼肠孤病毒2型感染后,体现抗1、2型病毒抗体都升高。但感染呼肠孤病毒3型后,机体只出现抗3型病毒的抗体。
根据抗体调查结果证明,呼肠孤病毒在人和野生动物以及家畜中广泛存在。多伦多进行了不同年龄人群的抗体调查,发现婴儿由母体获得的抗体在3~6个月就消失了。10岁儿童中1/2以上带有1个型以上的抗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也随之增加,成人中80%~100%带有1个型以上的抗体。牛感染呼肠孤病毒后,病毒在牛粪中能存留较长时间。因此,由于接触牛或饮用被病毒污染的牛奶,可使人受到感染。也曾在蚊体内发现呼肠孤病毒3型,但没有证据说明呼肠孤病毒可经昆虫媒介造成人类感染。由于粪便中容易分离出病毒,所以多认为呼肠孤病毒是通过粪便经口感染,也可能是经呼吸道感染,但咽部取材很少能分离出病毒。国内资料证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手、水、食物及日用品等,通过较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或饮用水和食物等经口传染是主要的传播方式。流行季节多在秋冬季节。
呼肠孤病毒的实验诊断 *** ,主要是由患者粪便标本和咽漱液中分离病毒,也可以取患者的尿、血液、脑脊液尸检时可以取各种脏器进行病毒分离。最常使用的组织培养细胞是猴肾细胞,各种动物的肾细胞都可以使用。也可使用原代人肾以及HeLa、KB、人羊膜、BSC-1?L细胞等传代细胞。接种标本后,置37℃静止培养21天,必要时继续盲目传代。鉴定病毒一般先用补体结合试验确定是否为呼肠孤病毒,然后再用血凝抑制试验或中和试验定型。免疫血清多用原来没有天然抗体的家兔制备,也可以用豚鼠、公鸡制备。除分离病毒外,还可以采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诊断。
轮状病毒呈球形,是分阶段的双链RNA,结构稳定,耐热,耐酸碱,表面有血凝素,抑制V与细胞的接触,可用胰酶破坏血凝素,培养较困难。
轮状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与此同时,能帮助人体消化的小肠茸毛受损断裂,小肠吸收不到人体的水分、养分,粪便排出体外后成水状。有患者在轮状病毒排毒期每天拉肚子10~20次后出现脱水,不止泻的话就会进一步危及生命。此外,近年来还发现个别病人肠套叠、抽搐的并发症。
小肠绒毛要1周才能修复,在此之前患儿若喝奶粉、母乳、牛奶、蔗糖类食物,还可能延长拉肚子的时间。
婴幼儿秋季腹泻就是一种病毒感染性腹泻。据调查,这种腹泻有80%~9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呈圆球状,中间的壳体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呈向外放射状排列,外边的壳体类似车轮的外缘,形态极像车轮,故起名叫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在全世界都有分布,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在欧美国家流行过,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也曾先后在20多个省市发生过流行,其流行范围几乎遍及全国。这种病毒还曾在产科病房的婴儿室中引起过相互感染,导致多名婴儿发生腹泻,有的甚至造成死亡。
据测试,轮状病毒在50℃的高温下,1小时仍然不会死亡;在-20℃的严寒条件下,可以存活7年;在-70℃的环境中可以长期保存。它对酸碱也有较强的耐受性,一般的洗涤剂对它毫无杀灭作用,但在外界环境中不能繁殖。正是由于该病毒的这些特点,才使它在不利的环境中能长期潜伏等待,一旦有机会进入人体,便会大量繁殖致病;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部环境,重新感染别人。这样周而复始,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能有效杀灭该病毒的有效药物。
轮状病毒在庞大的病毒家族中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支系,但它也有兄弟姐妹。资料显示,目前人们将轮状病毒分为2大类10多个组型。每型引发的症状基本相似,只是症状略有轻重之分。当人体受到轮状病毒侵袭后2~3天,体内即可产生对抗这种病毒的抗体。一般在短时间内,即使是再受到这种病毒的感染,也不会发病。但各型之间并无交叉免疫,也就是说,当受到Ⅰ型轮状病毒感染后,产生了对Ⅰ型病毒的抗体,若再受到Ⅰ型病毒的侵袭可能不会发病;但若受到Ⅱ型病毒的侵袭,仍然会发病。新生儿的母亲大多数都曾受到过不同轮状病毒的感染,因此,母亲早期的乳汁中会含有大量各种类型的抗体,新生儿吃母乳,特别是初乳,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的传染源主要是排毒的成人或孩子。病毒排出后常污染水源、食品、衣物、玩具、用具等。当健康人接触了这些物品时,会通过手、口途径进入人体。从动物实验中还证实,病毒通过呼吸道也可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消化道病变。人是否也可以通过空气被轮状病毒感染,至今尚未得到证实。
腹泻在我国多发生在10~12月,约占发病总数的80%,其次在3~5月份也有一个小的发病高峰期。当婴幼儿受到轮状病毒感染后,经过1~3天的潜伏期便开始发病。早期的主要症状是呕吐、体温在38~39℃,继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在10次左右,个别孩子可达20次。早期可有粪便,经数次腹泻后,大便呈水样或稀米汤样,无脓血且量较多。由于患儿大量失水,很快发生脱水现象,出现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嗜睡,面色灰白,前囟门和眼窝下陷,皮肤松弛,捏起后不能立即展平,尿少,口腔黏膜干燥等症状,若不及时纠正脱水状态,常可导致死亡。医生或有经验的家长根据季节、水样大使、无脓血等特点,作出正确诊断并不难,关键是能否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目前,杀灭轮状病毒尚无特效药物,现在使用的各种抗菌药物都对病毒无效。正确的治疗 *** 就是尽快纠正孩子的脱水、酸中毒。对于症状轻的孩子可用口服补液的 *** 进行纠正。常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配方为:氯化钠3?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钾1?5克,葡萄糖20克加水1000毫升),可让孩子当水喝。症状重一些的孩子可用静脉输液的 *** 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同时配以潘生丁口服。据报道,潘生丁对轮状病毒有较明显的抑 *** 用。近年来,干扰素也被用来治疗轮状病毒感染,这种药可以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另外,口服补液剂也在不断改进。早先在东南亚用米汤代替葡萄糖口服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国也有人曾用炒焦的大米或小米熬成米汤,代替补液剂口服,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具体 *** *** 是:把大米或小米用微火炒成焦黄色,然后加水熬成稀粥,过滤去掉米粒,用米汤喂孩子。炒焦了的米粒已部分碳化,有吸附毒素和止泻的作用,也可将焦米汤代替水加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液剂中让孩子饮用。若无口服补液剂,可在每1000毫升焦米汤中加盐3?5克、小苏打2克、白糖30克饮用。米汤中的淀粉、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不但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还有利于孩子胃肠功能的恢复,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 *** 。如果是新生儿得了秋季腹泻,应继续喂母乳或牛初乳,母乳或牛初乳中有90%左右都含有抗轮状病毒的抗体,孩子吃后可减轻症状或缩短病程。
近年来,对秋季腹泻的预防也有很大进展,除了按一般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 ,如隔离病人,饭前便后洗手,不吃未经清洗和腐败变质的食物外。有报道说,给孕妇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使乳汁中轮状病毒抗体增加,新生儿吃这种母乳,能提高抗轮状病毒感染的能力。另外,口服的轮状病毒疫苗被认为是最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的预防 *** ,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研究之中,有的已制出活的减毒人轮状病毒疫苗、传代减毒活的牛或猴轮状病毒疫苗和减毒活重组疫苗。有的疫苗经临床试用,并未引起成人或婴儿的不良反应。还有的国家正在用DNA重组技术开发轮状病毒疫苗,可望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疫苗能像口服儿麻糖丸一样,在全世界普遍推广应用。
二、轮状病毒腹泻表现
1、拉肚子可能每个人都有过,但是如果是病毒性导致的腹泻,那么就不是那么容易可以治疗好的。轮状病毒腹泻的病症一直表现的非常突出,尤其是孩子较为容易得上轮状病毒腹泻,家长应该提高对于轮状病毒腹泻的认识,为宝宝和自己提供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
2、一是因为轮状病毒感染会增大孩子患肠套叠的风险。
3、二是轮状病毒肠炎常常有呕吐,腹胀等症状。
4、因为轮状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在体外可以存活几个小时到几个月,在低温环境下存活时间更长。在急性期病人的大便里,每1克大便含有的病毒数量超过1000亿个,而且孩子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排出病毒,一直持续到症状出现后10天,所以家庭、幼儿园里很容易相互传播。
5、新生儿因为从母亲那里带来的抗体还比较高,感染后常常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但早产儿因为没有获得足够的抗体,是个例外,出现重症表现的风险要高于足月儿。重症病例主要发生在3-24月之间的孩子,只有大约25%重症病例发生在2岁以后。大部分孩子要感染多次,但之一次感染的症状往往比后继的感染要重,后继的感染症状比较轻甚至没有症状,可能是因为首次感染产生了免疫保护。
6、感染了轮状病毒,并不是马上会出现症状,在前面1-7天的潜伏期里,孩子可以没任何表现。潜伏期一过就出现症状了,开始的表现往往为发烧和呕吐,大约一半孩子会发烧,但大多是低烧,但也有大约1/3的孩子会超过39度,80-90%的孩子会有呕吐,这些症状持续1-2天后就开始出现拉水一样的大便了,一天可以10-20次,腹泻一般持续3-8天。
三、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病机理与传染途径是怎样的
病毒性胃肠炎是因感染了病毒而致腹泻,这些病毒共有5种,分别是: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轮状病毒及流腺病毒。这些病毒多存在于病人和感染者的胃肠道,病毒可随粪便和呕吐物排出体外,因此,病毒性胃肠炎病人和病毒感染者是该病的传染源。在症状出现前病毒就可从粪便中排出,排毒时间可持续几天乃至2~3周。病毒排出体外后,可以污染水、蔬菜、瓜果、手等等。如果人摄入了这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接触了病毒或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未洗手就进食,都可能被感染。不同的病毒感染的年龄对象可有不同。如:A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更高发病年龄为6~12个月,其次是12~24月龄和2~6月龄,其他年龄,特别是新生儿和老年人在免疫能力低下时也可以感染。人工喂养的婴儿比母乳喂养的婴儿更容易感染。B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青壮年。C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儿童,成人的感染几率比较低。流腺病毒主要感染3岁以下的婴幼儿,成人感染者罕见。
调查报告显示,成人轮状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这与细菌性腹泻好发于夏秋季有着极大的不同。例如,1982年底到1983年初,在我国兰州、锦州暴发了大流行。患者3万余人老少皆有,但以青壮年为主。其后在广西、内蒙古、湖南、山东、河北、黑龙江、安徽、福建、辽宁等地先后发生过大流行。从上述地域分布看,东、西、南、北各种气候条件均有流行。由于本病毒在外界环境中比较稳定,室温中可存活7个月,耐酸,不被胃酸破坏,零下20℃可长期保存,有 *** 镁存在的情况下50℃不被灭活等为其造成污染和流行奠定了基础。传染方式为粪—口传播,人吃了被此病患者粪便污染的食物或喝了被其污染的水,甚至与此病患者握手都可至感染发生。呼吸道途径造成感染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因此应针对上述传染途径采取预防措施。
文章分享结束,轮状病毒体外存活时间和轮状病毒多久不会传染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