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时间(元和元年)

卿烟寒 18 5

今天给各位分享元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元和元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秒表时间研究的秒表时间研究步骤
  2. 单一时间文化和多元时间文化的区别跨文化交际
  3. 宋元时间表

一、秒表时间研究的秒表时间研究步骤

进行时间研究需要掌握一套科学的 *** 和程序,同时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取被观测者的信任和合作,以保证观测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并能进行正确判断,取得时间研究成功。时间研究的步骤如下:没有经验的研究人员最普遍的错误就是忽视测时之前收集分析所需要的充分资料,有经验的人员都理解事先充分准备的必要性。那么,时间研究人员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呢?从前述的时间研究表格可以观察到应收集的一些信息,具体来讲包括以下资料:

(1)与时间研究有关的基础信息资料。基础信息资料可帮助人们迅速识别研究内容,便于存档、查询和管理。包括研究号码、页数、总页数、研究者姓名、研究日期、批准者姓名;研究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研究经过时间;生产部门、操作地点、工作名称、工作现场的布置图等基础资料。

(2)操作 *** 资料。未经 *** 研究而进行的时间研究没有实际意义。操作 *** 的改变必然带来标准时间的变化。因此,时间研究人员在测时之前,要调查、判定该操作是否进行了 *** 研究,各操作单元是否确定了操作标准。研究人员还应熟悉操作过程,并绘制双手操作程序图(做详细的动作说明),作为细分操作单元的依据,也可作 *** 改善的基础及领班判断该操作是否标准的依据。

(3)产品或零件、材料的资料。收集能正确识别制造的产品或零件的资料,如,产品或零件的名称;图样或规格的号码、材料;品质要求等。时间研究所采用的材料应为标准规格材料,不同材料所用的工具不同,加工时间也不同。应注意收集有关材料性能、规格方面的资料。

(4)设备资料。机器设备的性能影响加工 *** 以及加工时间,不同性能设备对同一件产品的加工时间自然不同。另外,工具、夹具也对操作 *** 和操作时间有较大影响。因此在时间研究进行前,应明确所用的设备和工具的名称、规格、性能等方面的资料。

(5)操作者的资料。操作者的选择是时间研究的重要工作。所以研究人员应认真选择并收集其相关资料。一般而言,应选择具有承担该项工作所需的智慧和能力,受过适当训练,拥有平均熟练程度,且愿意与时间研究人员合作的工人即可。收集的资料包括:操作者的姓名、性别、文化程度、操作经验及技术水平。

(6)有关作业环境的资料。作业环境中影响操作者的生理与心理的资料。如,温度、湿度、热辐射、照明、噪声、空气污染以及其它条件,这些条件对作业评定和确定宽放时间具有直接作用。作业分解是指为便于观测和分析而将某一作业加以细分成若干个操作单元。秒表测时是以操作单元为单位进行观测记录的,并非其操作的总时间。所有个别单元的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时间。

(1)总时间内所包括的动作,数量多且性质复杂,很难评比其快慢。划分单元后,每一单元的动作数量较少,并且性质相同,评比会更容易、准确。

(2)操作者在整个操作中,其动作速度很难保持一致,也许有些单元速度较快,另一些又较慢,有些也许正好,所以如对每一单元个别予以评估,则动作快慢可作较精确的调整。

(3)可将操作内生产工作(有效时间)与非生产工作(无效时间)分开。

(4)各单元分别评比,使标准时间更为精确,尤其高度疲劳单元应独立,这样其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会更加合理。

(5)每单元予以详细说明,并求其标准时间,则详细的操作规则即可产生,且以后如某单元需更换动作,则可直接修正本单元时间。

(6)划分单元后,每个单元再给予详细的说明,不但可作为介绍整个操作的说明,并且还可用其作为“标准操作”培训新人。

(7)如已制定出每个单元的标准时间,将其综合,即为整个操作的标准时间。且以后单元如遇有增减时,亦可迅速算出其标准时间。

划分单元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秒表时间研究的质量,对于已经标准化的操作过程,划分单元时应注意下列原则:

(1)单元之间界限清楚,每一单元应有明显易辨认的起点和终点,有时为方便辨认,将工作循环中,一个操作单元中止,另一个操作单元开始的瞬间作为分界点。

(2)各单元时间长短适度。一般来说,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一般认为以0.04min为宜,这是有经验研究人员所能观测记录的极限。没经过训练的研究人员可靠读出的最小时间单位约为0.07min~0.1min。

(3)人工操作单元应与机器操作单元分开。因为机械加工时间受回转速度、进刀速度影响,必须分开予以记录。机械加工不受评比影响,而人力操作受评比影响,应予以分开。尤其在机械操作远比人力操作时间长时更应该注意。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应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其操作时间基本相等.如焊接操作中,手拿焊枪应为不变单元。而可变单元是指因加工对象的尺寸、大小、重量的不同而变化的单元。在焊接操作中,焊接所需时间是随焊缝的长短而变化,故为可变单元。

(5)规则单元、间歇性单元和外来单元应分开,否则在观测记录上将引起极大的困惑。规则单元是每个作业循环中都出现的单元,间歇单元是在作业循环中偶尔出现的单元,它使规则单元的时间值相差很大,在剔除异常值过程中带来一定的困难。外来单元为偶发事件,且将来不需列入标准时间以内。

(6)物料搬运时间应与其他单元时间分开,因为搬运时间受工作场所布置变动的影响,搬运较远地方的物体所需时间必然较长。秒表时间研究是一个抽样观测的过程,为了得到科学的时间标准,需要有足够的样本容量。样本愈大,得到的结果愈准确。但样本量过大,时间和精力大量耗费,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科学地确定观测次数,尤为重要。一般地说,作业比较稳定(如材料规格一致,场地布置整齐,产品质量稳定)、观测人员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被观测对象较多,则观测次数可少些,否则观测次数就要多些。在选择观测次数对,精度与费用之间呈相反变化的趋势,要在二者之间做出更优的决策。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 *** 。

(1)误差界限法。误差界限法原文为Error limit,是确定时间研究观测次数的一种 *** ,其要点是先对某操作单元试观测若干次,求其平均数与标准差,再按可允许的误差界限求应观测的次数。

该法是假定所有时间值的变化均属于正常波动,在异常值已经剔除后,且有相当的观测值样本数,实用上可视观测值成正态分布。

(3)通过作业周期确定观测次数的 *** 。如果是为了工作改善而进行时间研究,要求不必像制定标准时间那么严格,可根据作业周期粗略确定观测次数。具体见下表(表:观测次数确定标准)。例如,一个作业周期为5min的作业,观测15次就可以了。作业周期/min 0.1 0.25 0.5 0.75 1.0 2.0 5.0 10.0 20.0 40.0 40.0以上观测次数 200 100 60 40 30 20 15 10 8 5 3测时是指时间研究人员采用记时工具对操作人员的操作及所需时间进行实际观测与记录的过程。进行测定时,时间研究人员应将观测位置选择在操作人员的侧后方,以既能清楚地观测操作、便于记录时间,又不干扰操作者工作为原则。研究人员要与操作人员通力协作,态度上平易近人,不要造成操作人员反感或产生紧张心情。观测时应采取立姿,以示对操作者的尊重,测时期间不要与操作者谈话,以免分心。绝对不能采取秘密测时方式,否则会导致研究人员与操作人员之间的对立,即使一时瞒过操作人员,也决不能得到正确的观测资料。

使用秒表进行测时时,通常采用 *** 有:连续测时法;归零测时法;累计测时法和周程测时法。

(1)连续测时法。在整个研究持续时间内,秒表不停地连续走动,直到整个研究结束为止。观测者将每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读出,记录在表格内。研究结束后,将相邻两个操作单元的终点时间相减,即得到操作单元实际持续时间。

用此法现场记录时,因表针启动后一直走动,至各单元末记录其时间,比较方便,且一直连续记时,可以在整个观测时间内得到完整的记录,即使出现一些迟延,或发生额外的动作要素,或有外来的因素干扰,也毫无遗漏地记录了下来,有助于以后的分析与确定标准作业 *** ;缺点是各单元的持续时间必须通过减法求得,处理数据工作量大。

(2)归零测时法。在观测过程中,每逢一个操作单元结束,即按停秒表,读取表上读数,然后立即将秒表指针快速回到零点,在下一个操作单元开始时重新启动。由于上一个操作单元结束点,即是下一个操作单元的开始点,所以秒表指针归零后要立即启动。

归零测时法的优点是可以直接读得记录每个操作单元的持续时间,而且很容易地记下不按规定进行操作的单元时间,在观测过程中就可以比较不同周期内各单元时间读数的同一性;其缺点是缺乏观测期总工时的完整记录,这对分析观测数据、制订标准工时并与实际时间作比较是不利的。另外,指针归零是有时间损失的,一般每次为0.004s,影响测时的准确性,对短要素的影响尤大,但新型电子表可做到没有时间损失。

(3)累计测时法。累计测时法是一种用两个或三个秒表完成测时的 *** 。这里只介绍两个表联动测时的 *** 。把两只秒表装在一个专用的架子上,由一联动机构连结。用于连续计时的时候,在每一个操作单元结束时,操作联动机构,一个表停下来,另一个表则重新起动。研究人员对停下的表读数,每个单元的时间通过将两个交替的读数相减而获得。若用于重复记录时,停下的表在被读数后即返回到零位,所有单元的时间是直接读出来的。此法更大缺点是携带不便。

(4)周程测时法。也有称之为差值测时法的。对于单元甚小且周期甚短的作业,读出并记录时间很难准确,于是将几个操作单元组合在一起测时。此法采用每次去掉一个单元的办法来测时。现场记录之后,应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首先应计算各单元的平均值,但在计算平均值之前,必须检查分析并剔除观测数值内的异常值。

异常值是指某单元的时间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出正常范围的数值。正常时间是指以正常速度完成一项作业或操作单元所需的时间。前面步骤已经求出操作者完成某单元的实际时间,但是该时间仅为操作者完成操作所需的平均时间,操作者的操作速度可能比标准动作快(正常速度操作),也可能比标准动作慢。所以,不能直接将上述时间认为是操作者以正常速度操作所需的时间。必须对操作者的作业进行评定,并以此对观测时间进行修正,使操作所需的时间变为不快不慢的正常时间。

评定是一种判断或评价的技术,是指时间研究人员将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理想速度(正常速度)作比较,以使实际操作时间调整至平均熟练工人的正常速度基准上。因此,若要对操作者的速度给予正确的评定,必须建立理想速度(或称正常速度)概念,这样才能保证制订的标准时间的科学性。 1.为什么要考虑宽放时间

正常时间并未考虑操作者个人需要和各种不可避免的延迟因素所耽误的时间。而实际生产过程中,操作者可能因下列原因停止工作:

(2)个人需要,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3)听取班长或车间主任指示,或本人指示助手等而造成的工作停顿;

(4)领材料、工件、物件及完成件、工具的送走等;

(5)等待检验、等待机器的维修、保养、等待材料等;

(6)从事操作前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工作场所、擦拭机器、所需物件的准备和操作;操作完后工作场所、机器、物料及工具的清理工作。

(7)从事刀具的刃磨、更换皮带、调整机器等工作。

如果以正常时间作为标准时间,则会使操作者从早工作到晚,而不能有任何的停顿或休息。所以在制定标准时间以前,必须找出操作时所需的停顿或休息,加入正常时间,这才符合实际的需要,也更能使操作者稳定的维持正常的操作。这种进一步进行修正的时间称为“宽放时间”。

科学地确定宽放时间有两种 *** :连续观测法与工作抽样法。

(1)连续观测法。该法是工作日写实的 *** 。时间研究人员通常要对一个工作小组的成员在一个整班内的活动作连续观测,将生产中的任何中断,如个人的需要、工具修理、非工人原因造成的停机等统统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即使是中断时间,也要进行效能评定,加以适当的调整,换算成正常的效能水平。连续观测法的工作量相当大,时间研究人员要整班观测,非常疲劳,而且即使观察数日,样本容量仍不够大,偏差在所难免。

(2)工作抽样法。该法是通过大量的随机观测,研究操作者的各种活动占用总工时的比例的 *** 。时间研究人员随机地走进现场,将操作者工作与中断的内容记录下来,最后加以综合分析,即可获得宽放时间与操作时间的比例,以确定宽放时间。

在制定标准时间时,合理地确定宽放时间是重要的,但又无法制定一种适合所有情况而被普遍接受的宽放时间,因为宽放时间与操作者的个人特征、工作性质和环境因素有关,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家电生产厂的总宽放率可能只有l0%,而钢铁厂的总宽放率可能达35%。因此,尽管许多组织与研究者对宽放进行了大量研究,国际劳工组织至今没有通过与确定宽放时间有关的标准。目前有关宽放种类的划分 *** 不同,但通常划分为私事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和政策宽放四种。

(1))私事宽放。即满足操作者生理需要所需的时间,如喝水、上厕所、擦汗、更衣等。

在工作环境恶劣情况下从事工作的操作者,如高温重体力劳动者,所需私事宽放时间应大于轻工作的操作者,如办公室人员。私事宽放也与操作者的年龄、体质、性别等有关,例如女工的私事宽放多于男工。

在正常情况下,每个工作日中私事宽放时间约5%已足够了,除此之外,可参照下面标准:1)对于轻松工作,一般为正常时间的2%~5%。2)对于较重工作(或不良环境)则大于5%。3)对于举重工作(或天气炎热)定为7%。如果企业规定工作日中有工间休息时间,则应视为福利而不计入宽放时间。

(2)疲劳宽放。即为恢复操作者在工作中产生的生理上的或心理上疲劳而考虑的宽放。导致疲劳的因素很多:①工作环境的影响,如照明、温度、湿度、空气清新度、色调、噪音等。②精神疲劳,如精神紧张、单调厌倦感。③劳动强度与静态肌肉疲劳。④操作者的健康状况,如生理状态、营养、休息、情绪等。这些因素都很难准确地测量,因此疲劳宽放时间的确定最复杂,也容易引起争论。

(3)延迟宽放。是操作中无法避免的延迟所需要的宽放,即并非由操作者本人所能控制的中断。如班组长布置任务、管理原因造成的延误等考虑的宽放。具体包括以下3种。

1)操作宽放。是指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序或操作上的特性而发生的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例如,工人到仓库领料、刃磨工具、清洁机器、周程检查等发生在一固定间隔或某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时间。

2)机器干扰宽放。机器干扰表现为操作工正在一台机器上工作时,另一台机器已完成上道工序而等待操作工去操作,从而产生了迟延。

3)偶发宽放。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迟延时间。如打扫卫生,维护机器,以及由管理原因造成的中断,后者如填写生产日报,停工待料,停电停水等。偶发宽放是考虑生产中不规则发生的中断延迟时间,这部分宽放时间很不稳定,可通过工作抽样确定。

(4)政策宽放。是作为管理政策上给予的宽放时间。它不但能配合事实上的需要,而且能保持“时间研究”的原则不受破坏。例如因某种原因,某类操作者在市场上的工资已升高,按本企业工资标准已无法 *** 到此类人员,则可通过“政策宽放”给予补偿。其它如材料的品质不良,或机器的机能欠佳时,也都常给予此类宽放,当影响因素消失时,该宽放随之取消。标准时间包括正常时间和宽放时间两部分。即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

例8-7某一单元观测时间为1.2min,评定系数为110%,宽放率为10%,试计算标准时间?

解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定系数=1.2×1.1=1.32(min)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率)=1.32×(1+0.1)=1.45(min)

二、单一时间文化和多元时间文化的区别跨文化交际

1、不同的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时间观念和时间行为.以东西方文化为例,因为分别持有循环时间观和线性时间观,所以在时间行为上表现出过去时间取向和未来时间取向,多元时间制和一元时间制的差异.不同的'时间观念反映到跨文化交际中,必然会引起交流的障碍甚至冲突.因此我们应该在了解差异的基础上理解差异,并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不断学习借鉴西方时间观中有益的成分.

2、(1)时间。霍尔根据人们利用时间的不同方式,提出一元时间(monochronic time system,亦译为“单向记时制”)和多元时间(polychronic time system,亦译为“多向记时制”)两大系统。何道宽(1991:79)对此曾做过非常形象、生动的归纳。

3、英美人把时间看作一种可以人为地进行切分或组合的具有实体性(tangibility)的东西。在英语中,time可与这么一些动词搭配:buy(买)、sell(卖),save(省)、spend(花)、waste(浪费)、lose(失去)、make up(补偿)、measure(计量)等(郑立信等,1993:101)。

4、英美人习惯于一个单位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因此特讲究计划的周密性。英美学校一学年快结束时,可能已将下一学年的每月、每周,甚至每天该做的事编排好了。

5、社交活动中,提前预约被视作必要的礼貌行为。the 1ast minute notice(最后一刻的通知)会引起人的反感,因为这最后一刻通知,一是使人措手不及,会打乱原有计划,二是让人觉得你本来是邀请别人(假如是请人赴宴),只是最后一刻才临时改变主意,随便找个人来填补空缺。讲究计划的人最不喜欢做事behind the schedule(落后于计划),所以英语中有关“准时”或“及时”的词语很多:punctual,on schedule,on time,on the minute,to the minute,on the hour,at the appointed time,at the stated time,in time,in good time,timely,well—timed,perfect timing等。前文提到,与英美人打交道,守时至关重要;如果你在美国念书,不按时交付作业,教授可能因此降低你的作业分数,甚至拒绝批改你的作业。与外商打交道,能否遵守期限,更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团体或个人的信誉与利益,有时还牵涉到法律责任。

6、必须说明的是,习惯于一元时间制的人,虽然讲究计划性,但对“长计划”的“长”与多元时间制的人理解不尽相同。对美国人来说,“长时间”可以指两天,也可以是10年到20年不等。美国人拟定计划时注重计划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效,他们心目中的“将来”往往是指in the near future(在不久的将来),一年的计划往往要具体落实到每月、每周,甚至每日的收效。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既定效果的计划,在美国人看来,便是一种失败的计划,因为美国人的观念是绝不作无效的劳动。

7、——元时间制的时间观念暂此打住。当代中国大陆文化似乎介于一元时间制与多元时间制之间;大城市的生活节奏似乎正处于多元时间制向一元时间制的过渡阶段。像美国人那样,按一元时间制办事的例子不必重述。多元时间制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可见于:

8、——不提前预约,随便串门,打乱别人的生活秩序。

9、——众人谈话,争先恐后,七嘴八舌,打断别人的话。

10、——大堆人围着一个医生等着就诊。

11、——买东西你推我搡,不按先来后到的顺序排队。

12、——个教师在上课,门外的人可以突然闯进教室发布一个通知。

13、——不断地更改既定计划,一时一个样。

14、这种种行为并不一定是人们有意使坏,而是长期以来养成的多元时间制的习惯。但这种习惯与现代生活节奏很不合拍,在跨文化交际中还可能导致矛盾和冲突。例如:

15、——前文提到,有对美国夫妇带着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来我国一所大学任教,有些学生经常跑到他们住处找这小女孩逗乐。有一回,这对美国夫妇气愤地说:“我们正在吃午饭,让不让我们安静一段时间?”中国人的友好情感,只因随意串门,打乱了美国人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他们视为非常鲁莽无礼的举动。

16、——最近,有个单位举行一次晚会,晚会的前一天,有关人员口头邀请几位美国专家参加,不料这几位美国专家举行晚会时集体“出走”他方,拒绝“亮相”。为什么呢?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the last minute notice。他们认为你如果诚心诚意请他们参加晚会,那就得提前向他们发出正式邀请。后来这个单位又举行一次晚会,提前向他们发出请帖,果然这些人不但——“亮相”,而且还登台表演节目。

17、——有位英国人生病,在有关人员陪同下,到一所医院看病。看完病回到住处,对人谈起:“西方医院,—次只让一位病人进入医生诊室,其余病人一律在室外大客厅等候,可这里我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之下,给医生谈病情,我感到全身不自在!”

元时间(元和元年)-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18、如前表所示,一元时间制富有效率,但有时显得过于呆板,缺少灵活性;多元时间制虽有人情味,容易对人对事进行便通(比如走后门),但也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一元时间制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多元时间制是传统农业社会的遗产。在传统以农为主的群体里,时间不值钱,人们可以边劳动,边歌唱,边拉呱。可在工业化程度如此之高的英美两国,人们来去匆匆(always on the run),即使熟人在街上相遇,也只能是匆匆相互致意,很少会停下来长时间交谈,因为手里的一件事若被耽搁一会儿,接下来的其他事就要受影响,就像流水线作业,一道环节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就是一元时间制的“机械性”的特点。

三、宋元时间表

1、秦前221年-前206年始皇(嬴政)咸阳

2、东汉 25年-220年光武帝(刘秀)洛阳

3、三国(魏) 220年-265年曹丕洛阳

4、三国(蜀) 221年-263年刘备成都

5、三国(吴) 229年-280年孙权建业

6、西晋 265年-316年武帝(司马炎)洛阳

7、东晋 317年-420年元帝(司马睿)建康

8、前赵 304~329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9、北魏 386年-534年拓跋圭平城→洛阳

10、东魏 534年-550年元善见(高欢立)邺

11、西魏 535年-557年元宝炬(宇文泰立)长安

12、北宋 960年-1127年太祖(赵匡胤)开封

13、第1任 960年-976年太祖(赵匡胤)开封

14、南宋 1127年-1279年高宗(赵构)临安

15、第1任 1127年-1163年高宗(赵构)临安

16、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17、金 1115年-1234年完颜阿骨打中都

18、元 1271年-1368年世祖(忽必烈)大都

19、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

20、明 1368年-1644年太祖(朱元璋)南京→北京

21、第1任 1368年-1399年太祖(朱元璋)南京→北京

22、第2任 1399年-1403年惠帝(朱允炆)

23、第4任 1425年-1426年仁宗(朱高炽)

24、第5任 1426年-1436年宣宗(朱瞻基)

25、第6任 1436年-1450年英宗(朱祁镇)

26、第7任 1450年-1457年代宗(朱祁钰)

27、第8任 1457年-1465年英宗(朱祁镇)

28、第9任 1465年-1488年宪宗(朱见深)

29、第10任 1488年-1506年孝宗(朱祐樘)

30、第11任 1506年-1522年武宗(朱厚照)

31、第12任 1522年-1567年世宗(朱厚熜)

32、第13任 1567年-1573年穆宗(朱载垕)

33、第14任 1573年-1620年神宗(朱翊钧)

34、第15任 1620年-1621年光宗(朱常洛)

35、第16任 1621年-1628年熹宗(朱由校)

36、第17任 1628年-1644年毅宗(朱由检)

37、清 1644年-1911年世祖-顺治(福临)北京

38、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39、第1任 1644年-1662年世祖-顺治(福临)北京

40、第2任 1662年-1723年圣祖-康熙(玄烨)

41、第3任 1723年-1736年世宗-雍正(胤禛)

42、第4任 1736年-1796年高宗-乾隆(弘历)

43、第5任 1796年-1821年仁宗-嘉庆(顺琰)

44、第6任 1821年-1851年宣宗-道光(旻宁)

45、第7任 1851年-1862年文宗-咸丰(奕詝)

46、第8任 1862年-1875年穆宗-同治(载淳)

47、第9任 1875年-1908年德宗-光绪(载湉)

48、第10任 1908年-1911年恭宗-宣统(溥仪)

关于本次元时间和元和元年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标签: 元和 元年 时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