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上海年鉴,以及上海地方志官网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更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什么是丛书、百科全书、年鉴
1、在一个总书名下汇集多种单独著作为一套,并以编号或不编号方式出版的图书。它通常是为了某一特定用途,或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或围绕一定主题内容而编纂。一套丛书内的各书均可独立存在,除了共同的书名(丛书名)以外,各书都有其独立的书名;有整套丛书的编者,也有各书自己的编著者。一套丛书一般有相同的版式、书型、装帧等,且多由一个出版者出版,除少数丛书一次出齐外,多数为陆续出版。
2、百科全书是概要记述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门类全部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它收集专门术语、重要名词、分列条目、加以详细的叙述和说明,提供定义、原理、 *** 、历史及现状、统计、书目等方面的资料。传统百科全书不但能满足人们应急查检知识、解惑的需要,还为求知上进的人们提供一种系统自学的方便。
3、年鉴是一种工具书,把某个领域中一年内的重大事件、重要依据、文献资料等分门别类地编纂起来,供人们查,这就是年鉴。
4、在西方,年鉴和年刊通称,英文名称都叫yearbook。
5、我国年鉴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成书于14世纪40年代的《宋史·艺文志》中就有《年鉴》一卷,可是已经失传。
6、解放前,我国曾陆续出版过一些综合性年鉴(《中国年鉴》、《世界年鉴》、《申报年鉴》);地方性年鉴(如《上海市年鉴》、《台湾年鉴》);专业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电影年鉴》)。其中《中国年鉴》192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可说是当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年鉴。
7、我国年鉴出版工作的大发展是在80年代。1980年首先出版的是《中国百科年鉴》、《中国出版年鉴》和《世界经济年鉴》等。到1981年出现了“年鉴热”,年鉴品种增到二十多种,近年又陆续有所增加。
8、年鉴大体可分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两类、前者如百科年鉴、统计年鉴等,后者如经济年鉴、历史年鉴、文艺年鉴、出版年鉴等。
9、年鉴的“年”一般是按出书年份标识,内容为上一个年度的资料。例如:1985年的年鉴,主要发表1984年的资料。由于年鉴具有史料价值,有些年鉴也把前若干年的部分历史资料列为重要内容。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大事年鉴表
1、中国 *** 的创立和之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2、1920年夏之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建立
3、秋 *** 在湖南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
4、1922年1月-3月香港中国海员大 ***
5、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二七”大 ***
6、1924年1月中国 *** “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7、5月30日发生“五卅”惨案,“五卅”反帝运动爆发
8、1926年3月 *** 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1927年1月武汉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10、3月 *** 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1、8月7日 *** 中央召开“八七”会议(在汉口)
12、10月 *** 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
13、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4、1931年秋中央革命根据地工农红军粉碎 *** 三次反革命“围剿”
15、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
16、11月中华苏维埃之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 *** 成立
17、1932年1月2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奋起抗战
18、1933年春工农红军粉碎 *** 第四次反革命“围剿”
19、1934年10月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革命根据地主力红军开始长征
20、12月 *** 中央瓦窑堡会议, *** 发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1、1936年5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
22、10月全国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3、12月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4、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开始
25、7月15日 *** 提出国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26、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
27、8月 *** 洛川会议,颁布《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8、9月 *** 公布国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29、10月八路军创立之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
30、广州、武汉失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31、1939年底 *** 打退 *** 之一次 *** ***
32、1940年1月 *** 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33、8-11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34、1941年1月 *** 发动第二次 *** *** ——皖南事变
35、-1942年中国 *** 采取“三三制”原则,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进行反“扫荡”斗争,保卫解放区
36、1943年6月-7月 *** 第三次 *** *** 被制止
37、1944年9月林伯渠代表 *** 提出废除 *** *** ,组织民主联合 *** 的主张
38、8月28日-10月10日国共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39、10月中下旬上党、邯郸战役,粉碎 *** 的局部进攻
40、12月昆明学生发动“一二·一”爱国运动
41、1946年1月10日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
42、6月 *** 发动全面内战,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
43、12月北平学生发动 *** 美军暴行的运动
44、1947年2月28日台湾人民举行“二·二八”起义
45、3月-7月延安保卫战,孟良崮战役,粉碎 *** 的重点进攻
46、5月全国学生发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爱国运动
47、7月人民 *** 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48、9月 *** 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49、 *** 宣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
50、4月21日 *** 、朱德发而进军令, *** 渡江作战
51、4月23日解放南京, *** 反动统治结束
52、6月30日 *** 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
53、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之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54、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革命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三、帮我找一下上海自然灾害的数据,更好是年鉴
本市每年都遭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袭击,自1949—2002年间,以上海为中心的550公里范围内经过而影响到上海的热带气旋共186个,并带来大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
年均降雨量1123毫米,70%集中在4—9月,由于地势低洼,易造成江河泛滥,田地被淹。市区排涝能力分布不均,尚需进一步加强。
上海沿江沿海经常发生由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灾害,对海塘、堤坝、内河防汛墙等工程造成严重破坏。
平均每年有2—3次,主要发生在郊区(县),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危害较大。
3长江口附近海域,每年都要发生多起大规模(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赤潮灾害。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严重破坏,赤潮生物毒性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威胁。
上海江海环绕,水气充沛,受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环境等因素影响,浓雾天气有增多趋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冬季,对城市水上、道路和航空交通影响较大。
上海每年高于35℃高温日数一般为9天左右,异常时可达20至30天,对城市供水、供电、农业生产和市民生活有一定影响。
上海属我国雷击多发地区,全市年平均雷暴日为53.9天。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都有发生,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呈上升趋势。
主要威胁是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采取人工回灌等综合治理措施后,沉降有所控制;但地下水污染面积仍在2100平方公里以上,浅水含水层受污染状况较普遍。
上海存在着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地质构造,历史上曾有5级左右地震的记录,南黄海及邻近省市地震对上海可能产生的波及影响也不容忽视。现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1.从地震学考虑,上海不处在我国板块碰撞活跃地带,发生地震可能性的几率很小.
2.从气候考虑,上海的年平均温度在我国不属于高温天气,年平均降雨量一般,降雪量极少.
3.从地理环境和位置上考虑,辖区内少山多平原地带,泥石流性小;少河流洪水泛滥几率小,就一条黄浦江还能折腾下,长江在入海口的位置比较宽阔,基本能量都被很快融入大海了,所以也不会引起洪水.
当然发生特殊情况可难说哦,呵呵相信科学了解科学才是我们对灾害最正确的认识
但上海主要人为灾害事故包括道路交通事故、火灾、化学事故和“生命线工程”事故。据了解,上海全市现有机动车已超过百万辆,道路总长超过6500公里,道路交通事故是目前上海发生率更高、伤亡人数最多、经济损失更大的事故种类,且呈上升趋势。火灾也常见,且危害较大。上海在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涉及有害化学物品在7570种以上,年用量超过1亿吨,较易引发化学事故。上海现有煤气、自来水地下管道和供电通信线路局部老化,加上违章施工和人为破坏等问题,煤气泄漏燃爆、大口径水管爆裂、供电通信线路中断等事故时有发生。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