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雨带的位置及时间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口诀

卿烟寒 75 1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我国雨带的位置及时间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我国雨带的位置及时间以及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口诀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2. 中国雨带分布规律及时间
  3. 高中地理,我国雨带移动规律
  4. 中 *** 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5. 我国雨带的分布地域及对应的时间
  6. 雨带的季节性移动

一、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

1、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沿海地区,并随着季节的转暖缓慢向北移动;

2、6月中旬或下旬,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这种连续性的阴雨一-直会持续到7月上旬末;

3、7月上旬或7月中旬,雨带北移至黄河流域,而江淮地区则处于副高的控制之下,进入伏早期。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则会出现长时间的酷热。少雨天气,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带,常有东风波、热带风暴甚至台风活动。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地区又一次出现了雨区;

4、7月底至8月初,雨带北移至华北、东北一带达到年中最北位置,如果副高稳定,江淮地区则持续高温酷暑的伏早天气;

5、从8月底到9月上旬开始,雨带随着北方冷空气的活跃而开始迅速南撤,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最早结束;到了10月上旬,雨带退至江南华南地区,随后退出大陆,结束了以一年为周期的雨带推移活动。

6、(1)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风的暖湿气流登陆北上时,与从北方南下的冬季风的冷干以流相遇,较轻的暖湿气流被抬升到冷空气之上。暖湿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气温不断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锋面雨,从而在我国东部地区冷暖气流交汇的地带出现一条降水较多的锋面雨带。

7、(2)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以后,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九月南撤,十月退出大陆。(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

二、中国雨带分布规律及时间

1、西太平洋副高的位置,强度的变化对我国东部的雨季,旱涝以及台风路径等产生重大影响。

2、西太平洋副高北侧是北上范围阴雨和暴雨天气,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降水带,通常该降水带位于西北太平洋副高兴线以北5~8个纬距,并随着旧中国高季节性移动。平均而言,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称江南雨带,6月份,当副高脊线徘徊在20~25N时,雨带位于华南,称为江南雨带,6月份,当副高脊线徘徊在20~25度时,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使江淮一带进入梅雨期,7月中旬,副高脊线越过25度,稳定于25~30度时雨带北推到黄河流域,称黄淮雨季,而长江流域此时牌副高控制下,进入伏旱期,天气酷热,少雨,如果副高强大,持续时间长,将造成严重干旱,副高南侧为东风波,热带气旋甚至台风活动,产生大量降水,因此7月中旬以后,华南又出现一次雨期,从7月下旬到8月初,主要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从9月份上旬起副高脊线开始南撤,副高脊线又回到30度以南,这时雨区也退到黄兴流域,而长江流域及江南一带出现秋高气爽的天气,华西则了有名的秋雨,10月以后,副高脊线撤到20度以南,中国开始出现冬季天气形势。

三、高中地理,我国雨带移动规律

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向北移动比较慢,向南撤退时比较快。一般来说,夏季风四月份从东南沿海登陆,与冬季风相遇形成锋面,锋面雨带位于我国珠江流域。随着夏季风势力逐渐增强,锋面雨带向北移动。大约六月份移动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后锋面在这里徘徊一个多月,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阴雨连绵天气,即梅雨天气。七月份以后锋面雨带继续向北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初随着冬季风势力开始增强,锋面雨带开始向南撤退,九月中旬撤退止长江以南,九月底撤出我国大陆。从十月份起我国大陆受冬季风控制。

四、中 *** 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中 *** 面雨带的推移分为四个阶段,分为登陆-梅雨-伏旱、南撤-结束,具体如下:

1.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雨季开始;

2.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

3.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

4.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雨带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地区;

5.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锋面活动时,暖湿空气中上升冷却凝结而引起的降水现象,称锋面雨。锋面常与气旋相伴而生,所以又把锋面雨称为气旋雨。锋面有系统性的云系,但是并不是每一种云都能产生降水的。

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锋面。在锋面上,暖、湿、较轻的空气被抬升到冷、干、较重的空气上面去。在抬升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锋面雨。

锋面雨主要产生在雨层云中,在锋面云系中雨层云最厚,又是一种冷暖空气交接而成的混合云,其上部为冰晶,下部为水滴,中部常常冰水共存,能很快引起冲并作用,因为云的厚度大,云滴在冲并过程中经过的路程长,有利于云滴增大,雨层云的底部离地面近,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易被蒸发,很有利于形成降水。雨层越厚,云底距离地面越近,降水就越强。

高层云也可以产生降水,但卷层云一般是不降水的。因为卷层云云体较薄,云底距离地面远,含水量又少,即使有雨滴下落,也不易达到地面。

锋面降水的之一个特点是水平范围大,常常形成沿锋而产生大范围的呈带状分布的降水区域,称为降水带。随着锋面平均位置的季节移动,降水带的位置也移动;锋面降水的另一个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因为层状云上升速度小,含水量和降水强度都比较小,有些纯粹的水云很少发生降水,有降水发生也是毛毛雨。

但是,锋面降水持续时间长,短则几天,长则10天半个月以上,有时长达1个月以上,"清明时节雨纷纷",就是我国江南春季的锋面降水现象的准确而恰当的描述。

五、我国雨带的分布地域及对应的时间

我国雨带的分布地域及对应的时间如下:

1.江南雨带:每年2-5月,主要雨带位于华南,称为江南雨带。

2.江淮梅雨:6月份,当副高脊线徘徊在20~25N时,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进入梅雨期。

3.黄淮雨季:7月中旬,副高脊线越过25度,稳定于25~30度时,雨带北推到黄河流域,称为黄淮雨季。

4.华南前汛期:7月下旬到8月初,主要雨带移至华北、东北地区。

5.秋季华西秋雨:9月份上旬起,副高脊线开始南撤,当副高脊线回到30度以南时,雨区也退到黄河流域。

6.华南后汛期:10月以后,副高脊线撤至20度以南,中国开始出现冬季天气形势。

需要注意的是,雨带的分布地域及对应的时间可能会因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六、雨带的季节性移动

1、该雨带位于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可能是夏季风刚刚登陆,正常年份时间大约应是3-5月份,这时暖气团的势力较弱,南下的冷气团经过长途跋涉及变性的原因,还有南方低山丘陵的阻挡,使两股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在此停留较长时间,形成我国南方春季的阴雨连绵的天气。

2、我国东部地区6月主要雨带在秦岭以南地区,主要雨区应在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的冷气流在江淮地区相遇相持,形成梅雨锋,形成长达一个月左右的降雨天气。此时我国南方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较强,对流较旺盛,午后多对流雨。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遇到山地和丘陵的阻挡,产生大量的地形雨。

我国雨带的位置及时间 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口诀-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3、七、八月雨带(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4、我国东部雨带主要位于东北和华北地区,此时我国的降水范围较大;东部季风区只有江淮地区少降水,是由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势力增强,位置西伸北进,控制江淮地区,使江淮地区盛行下沉气流,从而形成炎热干旱的伏旱天气,致使这里的农作物,特别是水稻旱情十分严重;此时若台风频繁登陆,可极大地缓解这里的旱情。

5、9月,太阳直射点逐渐向赤道靠近,至9月23日以后太阳直射到南半球,北半球大陆以降温为主。大陆暖气团势力减弱,冷气团势力增强,使我国东部锋面雨带位置不断南移,使9月雨带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由于秦巴山地的阻挡,使这里暖气团的势力仍较强,综合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规律,南方地区雨季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雨大,而北方雨季来得晚,退得早,雨季短,雨量小。因而,在降水的季节分配上,愈向北方降水的季节变化愈大,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北方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大。

6、我 *** 面雨带推移规律为:大致四、五月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我国的雨季开始,;六月份,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持约一个月时间,形成梅雨准静止锋;七、八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东北地区;九月份,锋面雨带南撤;十月份夏季风完全退出我国大陆,雨季结束。

7、由于冬夏季风随着季节的变化,各自的势力也随着有规律地消失。因此冬夏季风间形成的锋面雨带就会在我国东部地区产生有规律的南北移动。

文章分享结束,我国雨带的位置及时间和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口诀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标签: 雨带 我国 口诀 推移 规律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