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跟骨骨折愈合时间表,以及髌骨骨折恢复时间表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一、跟骨骨折康复的康复治疗
5、提高功能障碍后期手术的效果为便于临床康复治疗,关节内骨折后的康复大致以时间划分为骨折固定期(早期)和骨折愈合期(后期)两个阶段。
(1)患肢抬高:有助于肿胀消退,患肢的远端必须高于近端,近端要高于
(2)物理疗法:作用为消炎,减轻肿胀,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痂形成,促进骨折愈合,软化瘢痕,松解粘连。
①超短波:患部对置,骨折1周内,无热量, 10分钟/次,1周以后,微热量,10~15分钟/次, 1次/天,20~30次为1疗程。此法可在石膏外进行,但有金属内固定物时禁用。
②紫外线:骨折体表部位,弱红斑量或中红斑量,每日或隔日1次,6~8次为1疗程。如局部石膏固定,可在健侧相应部位照射。
③磁疗:选用脉冲电磁疗法,患肢位于环状磁极中,或采取患部对置法,2 0分钟/次,1次/天, 20次为1疗程。
④超声波、音频电或超声-中频电疗均可应用。
⑤ *** :在骨折部位的近心端进行 *** ,使用向心性手法,1 5分钟/次,1~2次/天。
(3)运动疗法:主动运动是预防和消除水肿的最有效、最可行和花费最少的 *** 。主动运动有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①伤肢近端和远端未被固定关节的各个轴位上的主动运动,必要时给予助力。每次1 0分钟左右,每日数次。注意逐渐增加活动强度,以免影响骨折端的稳定。上肢应注意肩关节外展、外旋与手掌指关节屈伸运动及手的功能位;下肢应注意踝关节背屈运动及背屈位。老年患者更应注意防止肩关节粘连和僵硬发生。
②行固定部位肌肉有节奏的等长收缩训练,以预防废用性肌萎缩,并使骨折端对合有利,促进骨愈合。每次训练1 0分钟左右,每日数次。
③关节内(面)骨折,应尽早开始功能训练,既可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塑形,亦可减轻关节内粘连。一般在固定2~3周后,每日短时取下外固定装置,进行损伤关节不负重的主动运动或被动运动,运动结束后,继续原位固定。若固定时无特殊需要,关节应置于功能位。这样,既可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利用相应关节面的研磨塑形,并减少关节内的粘连。
④健肢和躯干部应尽可能维持其正常活动,以改善全身状况,防止合并症(压疮、呼吸系统疾患等)的发生。
每种骨折都有个大致的愈合时间,但每个骨折都必须根据自己的愈合过程和征象来判断其是否完成了愈合。当骨折尚未愈合,而判断错误并去除固定,甚至过早地使用患肢,就会使本来位置良好的骨折变形,最终造成畸形愈合。骨折从临床愈合到骨性愈合需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功能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要根据患者骨折的部位、程度、年龄以及整复、固定的方式做出科学的选择。骨折后患肢从非使用性运动过渡到正常运用,应具备三个条件:(1)骨愈合;(2)足够的肌力;(3)一定范围的关节R O M。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残存的肿胀,软化和牵伸纤维组织,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和训练肌肉的灵巧度。
限制解除后肢体难以自主活动,可采用助力运动,以后随着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可减少助力。
b、主动运动:受累关节进行各运动轴方向的主动活动,包括摆动训练、牵张训练等。运动幅度应逐渐增大,在患者耐受范围内进行,每次3 0分钟左右,每日数次。有时为提高治疗效果,宜每小时进行一次,每次5~1 0分钟。
c、被动运动:对有组织挛缩及粘连严重,造成主动运动及助力运动无效者,可采用被动牵拉或关节松动技术,来松动僵硬的关节,但牵拉应平稳、轻柔,不应引起明显疼痛和肿胀。切忌暴力,以免造成新的组织损伤。
*** 有:关节连续性被动运动。手法治疗。牵引疗法。
被动运动:当肌力检查评定为0-1级时采用
助力主动运动:当肌力检查评定为1级或2级时采用
主动运动:恢复到3级肌力时开始主动运动训练。
抗阻运动:当肌力检查评定为4-5级时采用
b、等长运动:在要求保持术后 *** 的期间内需要进行等长性运动。如图8所示等长肌力训练。
c、等张运动:随着关节活动度的扩大及主动运动的增大,开始进行等张性运动。如图9所示髋关节外展抗阻运动对抗弹性带拉力下髋外展以增强肌力。
d、等速运动:动态性训练使肌力以迅速增加,等速性运动可进一步强化肌力。常见的训练速度为60°/s,120°/s和180°/s的收缩速率。如图10所示等速运动强化训练。
二、脊椎骨折 治疗 注意
依骨折程度:完全性骨折(骨头折断,完全断成二个部分)以及不完全性骨折(骨头并未完全折断)。
依软组织受伤程度:开放(复杂)性骨折以及闭合(简单)性骨折。开放性骨折指的是骨折处的皮肤表面撕裂,形成一个与外界相通的伤口;而闭合性骨折指的则是并未影响到皮肤(即表示没有伤口的形成)。
另外还有病理性骨折(即骨头因疾病造成脆弱,经过一个轻微碰撞便造成骨折),及压力性骨折(因为骨头的张力和压力过高所导致)。
脊椎骨折有颈椎骨折和腰椎骨折,治疗 *** 有药物治疗、保守性治疗(戴颈圈或背架)及手术治疗。
a.维持正确的姿势:记得维持腰背挺直的姿势,包括躺、坐、站立。手术后仍须做上、下肢的运动,另外每两小时必须翻身一次(护理人员会帮助您以圆滚木式来翻身)以预防褥疮。
b.维持排泄通畅:手术后您可能有一段时间无法下床上厕所,而必须在床上使用便盆,请记得在可进食后,多食用一些蔬菜、水果以避免便秘,若没有水分的禁忌,则每天至少喝2500㏄的水。因为若引起便秘,反而会造成您的不舒服及不便,所以千万不要因怕上厕所麻烦而不敢多吃东西喔!
c.正确的上、下床:当您要下床时,请先翻身侧睡,然后双脚垂放于床边,再以手臂的力量撑起身体并坐起,待适应后再慢慢站起来,上床的动作顺序则与下床的相反即可。
d.依照医护人员的指导,每天正确的穿戴颈圈或背架,如果穿戴不合(如太紧)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太松就无治疗效果了。
l当您躺着的时候—尽量睡硬板床(上面可铺一层软垫)或榻榻米,仰卧时膝盖下放一小枕头;侧卧时则双膝弯曲,两腿之间夹一枕头。忌俯卧(也就是趴着睡)。
l?当您坐着时—坐椅子时应将背部靠在椅背上,使腰部和椅背的空隙尽量减少,建议您选择硬的椅背。
l?当您站立或走路时—站立时,背部挺直并收缩小腹,眼睛往前注视。走路时,则以脚后跟为重心点,上身略往前倾(像是在爬坡的样子)。
l?当您开车时—请调整适当的位置,并放一个小靠枕在您的腰部,以支撑腰部。建议使用较硬的椅背或加用椅垫。注意长途驾驶时,开车约1-2小时后更好要中途下车休息喔!
b.当您需要般取物品时,尽量保持腰背部的平直,利用蹲下弯膝的动作来代替弯腰,最后靠大腿的力量站起来。记得避免踮脚及弯腰喔!
c.平日避免突然伸张、扭转、弯曲或摇动背部,以免扭伤腰部肌肉。平日扫地拖地时,记得勿弯腰喔!建议您可利用长柄的扫把及拖把。
d.假如您需要穿戴背架的话,请记得下床前务必将背架穿好再下床。
e.手术后4-6周您可回复较轻松的工作,但术后3个月内应避免提举重物,所以3-4个月后才能做出力的工作。
f.性生活可于手术后6周恢复,但勿过剧烈。
g.维持适当的体重,可以减少您背、腰部肌肉的负担。
h.背部肌肉加强运动:可保持肌肉与任带的柔软度和增进肌肉的力量。
户外运动各种突发性事件很容易造成人员伤害——缺腿断臂、浑身青肿、脊椎骨折都有可能发生。
避免各种损伤发生的之一守则是,除非训练或者有足够的安全保障,尽可能避免危险。切忌正路不走走歪路,这是刚尝到户外运动甜头的小驴们最容易患的错误。
这是一个成熟的户外运动者经验和智慧的积累。一个成熟的户外运动者绝不能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和技巧而冒险。
生存的经验往往是用生命换来的,可以无偿的教给他人,但如果用来卖弄,实在太轻*自己了。
珠海的户外运动一般强度不大,危险性不高,珠海的驴们都喜欢休闲而不是探险,但因此危险经验的积累和意识的提高有待加强。
无论是攀岩和爬山,永远记住,支撑身体的是脚,手一般用来辅助平衡和更换方向。试图*手部的力量攀上绝顶的一般是徒劳的,非万不得已决不可尝试。
脚踏实地是一个户外运动着必须时刻遵守的。在一只脚没有完全的牢固的支撑身体重量的时候,绝不能拿起另一只脚。将身体的重量从一只脚变换到另一只脚,需要技巧,需要经验,更需要的是耐心。
脚踏实地另一个要点,就是下脚的时候,要稳,要循序渐进。即脚踩地的时候必须慢慢踩石,然后脚底立稳的情况下才能转换身体重量。避免“啪”的一下,一脚踩空坠落万劫不复的悬崖或者猎人并不温柔的陷阱。避免“咚”的一声,踩滑,自己摔倒倒无所谓,滑落的石头砸在下面的脑袋上可就痛苦了。
在受伤不可避免的时候,避免头部和脊柱受伤,学会用背包和双臂来保护头部和脊柱。背部均衡的受力(在有背包缓冲的情况下)远比某一部分承受冲击来的伤害小。学会正确的跌倒和坠落,需要经验和技巧,更需冷静的取舍。
在不可避免的时候,手部臂部骨折带来的影响远比腿部骨折小,所以,宁愿舍弃一只手而不愿伤一只脚,除了冷静,更需要勇气。
平时可以刻意训练用脚洗衣服,没有手吃东西喝水。以备万一。
户外损伤主要是外伤出血,较重的为骨折。
(为配合驴谈两周年活动,我们重点以骨折来讲解)
一般外伤,锐性损伤较容易判断。
锐性损伤受伤的部位一般就是着力的部位。
表浅的伤 *** 露较好,可能会有出血,容易判断。带上绷带和云南白药。学会清洁伤口,对无望保留的肌肉和皮肤要果断的用刀或者剪干掉,用水和酒清洁伤口。然后包扎。中国的云南白药,拔毒生肌散容易携带,比带消毒药水好很多。直接倒在伤口上就行了。
如果你专业一点,可以带一个持针器一个尖刀片和缝合针线,小号持针器当止血钳或组织钳用比止血钳当持针器用要方便很多。但记住,这些东西应与饱含戊二醛的消毒药棉放在一起,切不可用碘酊等。
尖而长的物体造成伤口表面可能无事,但可能有内出血。一般不可封闭,如要包扎,包扎的范围一定要远大于伤口。如皮肤发蓝,触磨其下有波动感,要当机立断用尖刀扩大伤口擦看。
从山崖摔下,如没有正确的姿势和背包防护,最容易发生的是脊柱骨折和头部骨折。
脊柱骨折一定注意要平行的搬运患者,头部骨折注意生命体征,头侧移向一边,防止呕吐物窒息气道。必要时用鱼针穿过舌头用线固定防止舌后坠,用手帕卷成条塞在上下牙之间一角。迅速结束旅程,寻求急救。
其它部位的骨折相对影响较小。视个人承受力和伤势决定是否结束旅程。
一般骨折可分为两种类型:外骨折和内骨折。
外骨折时断骨可能会刺破皮肤,可能会有明显的伤口,这种情况容易引起病菌感染,在夹板固定前要把断骨复位,断肢摆直。如复位有可能因为短端尖锐,为防进一步损伤神经和血管,亦可以就此固定,但一定要有较为牢固的固定支撑,防止断端摆动。
内骨折是指断骨没有刺穿皮肤或 *** 在外的病例。触动受伤部位时疼痛会尤为剧烈。
这些伤害大多数是骨折、脱臼、挫伤。其中的复合症状,肉眼看不见或本人都没发现的伤害,有时也会有骨折的现象。
无论任何状况,都要严格遵守下列的注意事项。之一,再没有固定的情况下不可随意搬动伤患。第二,要把患部抬高。第三,进一步冷敷患部。减少患部一定有内出血或淋巴液的渗出现象。
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户外运动,最容易受伤的是下肢,尤其是足部和胫腓骨(及常说的小腿)。
1、髋部或大腿骨折下肢骨折伤员需用“八”字型绷带将足踝与双腿都捆扎起来,这样可以防止断肢翻转或缩短。将一块夹板放于腿部内侧,另一块更长的夹板放于伤肢外侧,由胯部于足踝位,用绷绳捆扎固定。如果没有夹板,可在两腿之间夹上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伤肢绑扎固定于对称的另一条腿上。
2、膝部骨折如果伤腿僵直,将夹板置于腿后。膝部加垫,如果有条件,用冰块冷敷膝部。如果伤腿弯曲,不要强行拉直;可将双腿并拢,腿之间加垫,绷带扎牢。除非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援助,否则这都是权宜之计。如果外援没有希望得到,应尽可能将伤腿绑直。
3、小腿骨折从膝上部开始固定夹板。或者在双腿间加垫、捆绑。(见“髋部骨折”)
4、足部或踝部骨折通常不用夹板,抬高足部以减缓肿胀。用枕垫或折叠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绑扎两圈,足部绑扎一圈。另外,如果没出现伤口,可以不必脱鞋,以提供固定作用,伤员足部不能负重
1.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此顺序绝不可颠倒。
2.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
3.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后固定骨折的远端。如固定顺序相反,可导致骨折再度移位。夹板必须扶托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固定住。绷带、三角巾不要绑扎在骨折处。
4.夹板等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更要垫好。
5.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紫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服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6、夹板尽量选择平直和有一定韧性的。厚实的树皮用衬衣包裹是比较好的选择。坚韧,质轻,容易塑型。当然,固定是之一要务,切不可为了寻找较好的夹板而耽误之一处置时间。
7、学会利用手头的装备,比带更齐全的装备更重要。
呵呵,以上内容为一剑结合多年旅途经验匆匆所写,来不及看的明天可别后悔。哈哈。
距骨居于胫腓骨与跟、舟骨之间,是足部主要负重骨之一,对踝关节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距骨脱位较骨折更多见。距肌的营养血管供给主要来自前后关节囊及韧带附着处,如骨折或脱位后营养血管供给断绝,复位后距骨坏死率可高达95%以上。
(一)距骨颈部及体部骨折:多由高处坠地,足跟着地,暴力沿胫骨向下,反作用力从足跟向上,足前部强力背屈,使胫骨下端前缘插入距骨的颈、体之间,造成距骨体或距骨颈骨折,后者较多。如足强力内翻或外翻,可使距骨发生骨折脱位。距骨颈骨折后,距骨体因循环障碍,可发生缺血性坏死。
(二)距骨后突骨折:足强力跖屈被胫骨后缘或跟骨结节上缘冲击所致。
伤后踝部疼痛、肿胀、压痛、功能障碍都十分显著,易与单纯踝关节扭伤相鉴别。由于跟骨及踝部骨折可与距骨骨折同时发生,有时临床鉴别是困难的,多需X线检查确诊。但距骨后突骨折,对经验较少的医生容易与距骨后大小相似的副骨相混淆,后者是一边缘光滑的子骨,同时距骨后缘也无缺损现象,而距骨后突骨折则相反,应注意鉴别。
距骨除颈部有较多的韧带附着,血循环稍好外,上下前几个方向都为与邻骨相接的关节面,缺乏充分的血循供给,故应注意准确复位和严格固定,否则骨无菌性坏死和不连接发生率较高。
应以石膏靴固定6~8周,在骨折未坚实愈合前,尽量不要强迫支持体重。
距骨头骨折多向背侧移位,可用手法复位,注意固定姿式于足跖屈位使远断端对隐近断端,石膏靴固定6~8周。待骨折基本连接后再逐渐矫正至踝关节90°功能位,再固定4~6周,可能达到更坚实的愈合。尽量不要强迫过早支重。距骨体的骨折如有较大的分离,手法复位虽能成功,但要求严格固定10~12周。如手法复位失败,可以采用跟骨牵引3~4周,再手法复位。然后改用石膏靴严格固定10~12周。但因距骨体粉碎或劈裂骨折时,上下关节软骨面多在损伤,愈合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比例较高,恢复常不十分满意。
距骨后突骨折如移位,骨折片不大者可以切除,骨折片较大影响关节面较多时,可用克氏针固定,石膏靴固定8周。
多需手术切开整复和用螺丝钉内固定,但因手术不可避免会破坏部分距骨血循,骨折片的坏死率增高。所以粉碎度较大者,宜施行距骨摘除,并施行胫跟关节面的直接融合为好。
成年人较多,常由高处坠下或挤压致伤。经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头、胸、腹伤,初诊时切勿遗误。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常见。
跟骨骨折部位有不同而可能有或无移位,移位主要受到跟腱或韧带牵拉以及外力的影响。跟骨骨折根据骨折是否进入关节面可分两类:
(一)骨折不影响关节面者:约有五种类型
(二)骨折影响关节面者:可分为两型。
多系高处跌下,骨折线进入跟距关节,常因重力压缩使跟骨外侧关节面发生塌陷。
最常见。跟骨体完全粉碎,关节面中部塌陷,向两侧崩裂。
(1)部分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2)全部跟距关节面塌陷骨折
跟骨骨折伤员多有典型的外伤史,如高处跌下或跳下,汽车或重物挤压等。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明显,有时皮下瘀血,出现跟部的畸形,不能负重和关节活动受限等。应该注意的是与跟骨骨折同时经常出现并发伤如颅骨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和内脏损伤等,决不要忽略。X线检查对确定骨折类型及选择治疗方式很有帮助,经常要拍照侧位与纵轴位象。
(1)、(2)型以手法复位为主,足跖屈使断面对位,用石膏靴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6周;(3)、(4)型也可先试行手法复位,石膏靴固定,并照片检查骨折对位情况。如手法复位失败,则可行切开复位以螺丝钉固定,石膏靴外固定4~6周;(5)型可先用克氏针穿过跟骨结节,成人持续牵引3~5公斤约4周,矫正跟骨Bohler氏角(跟骨后结节至距跟关节面两线的交*角)。和跟骨的缩短,然后再用石膏靴固定4周。
其中部分关节面塌陷骨折者,可在无菌操作下试用撬骨将塌陷的骨块撬起复位,然后连同撬骨的钢针一起固定在石膏管型中,3~4周后拆除石膏拔钢针,逐渐进行功能练习,避免过早负重。如闭合撬骨法复位失败,可施行切开复位,将塌下关节面撬起至正常关节面,其下填松质骨,并以石膏靴固定6~8周。
对于全部关节面塌陷骨折者:可在麻醉后于下肢螺旋牵引架上复位,克氏钢针穿过跟骨后上角,向跟骨后上方牵引10~20分钟。然后用Bohler氏跟骨压迫复位器,挤压跟骨两侧复位。挤压时间应有力而短暂,以免压迫皮肤坏死。复位后可再照片复查跟骨复位情况,满意后用石膏靴将牵引针一起固定,以防跟骨复位后再缩回移位。通常石膏靴固定4~6周拆除。
跖骨骨折是常见骨折,多因重物打击足背、辗压及足内翻扭伤引起。
腓骨短肌附着于第五跖骨基部结节处。足严重内翻扭伤可造成裂纹骨折或完全的撕脱骨折,X线照片检查时应注意与儿童的正常骨骺相区别。
治疗 *** :一般无移位,可用胶布固定,绷带包扎,必要时用石膏靴(带橡皮跟可行走)固定约6周。其它跖骨基部骨折无移位也可用同法治疗。
二、第2、3、4跖骨颈骨折如有移位,应手法复位,短腿石膏固定,否则畸形连接后影响走路。又复位不成功,可手术复位,钢针固定。
三、行军骨折较少见,发生于长途走路,在第2、3跖骨颈或干骨折,也可发生在胫骨。一般无移位,又称疲劳骨折。骨折多在不自觉中发生,无外伤史,症状不重,仅早期患足稍痛,局部轻度肿胀,感觉足部疲劳不适,有时有较多骨痂发生才发现。
治疗:适当休息,早期用足弓支持,胶布固定包扎或石膏固定约3周,可防止过多骨痂形成。以后可用足弓垫(横弓及纵弓垫),分散重力,至症状消失。愈合后无后患。
较常见,多因重物打伤或误踢硬物引起,前者多为粉碎性骨折,后者多为横断或斜形骨折。常有皮肤及趾甲损伤。如有伤口,应清洁伤口,防止感染。如无移位,局部包扎固定。如有移位应手法复位,固定患趾于趾屈位。
实际上我们遇上的更多的不是骨折,而是肌肉或者韧带拉伤,肿胀发生的比骨折更迅速,但不会像骨折那样无限制发展。
这时候,脱鞋的时候一定要全部的松开鞋带,并保证足部和小腿部的正常角度,并用专门的一只手来维持来固定。必要时,可用利刀切开鞋面。
如患者可以休息,不需要长途跋涉,无需夹板固定,绷带或毛巾即可,如上关节以上缠两圈,关节下一圈即可。但关节上的两圈不宜太紧,正常缠完后应能伸入一手指。或用毛巾八字包扎。
如患者还需要独自走很远,则进行简单固定,笔者昨日采取的是矿泉水瓶。折叠的报纸也是不错的,与腿部固定材料不同,选择柔韧之一,到达目的地后,可以去掉固定材料,在制动和抬高患足的基础上,用一些跌打损伤的药物更好。
三、右跟骨粉碎性骨折
1.2手术 *** 均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完善,皮肤消毒后,透视下手法复位,加克氏针(必要时骨圆针)橇拨,直至其对位满意后,由助手维持克氏针所处的位置,沿克氏针各旋进相应长度的空芯松质骨螺钉1枚,或骨圆针走向旋进普通松质骨螺钉,透视下如骨折对位满意,则拔除克氏针(骨圆针),否则进一步橇拨调整,再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包扎切口,石膏托固定,术毕。1个月去掉外固定,患足裹厚棉垫负重行走,3~6个月后视骨折愈合情况,取出松质骨螺钉。�
失访2例(2足),随访的19例(20足)中,时间7个月~2年,平均11.5个月。骨折均I期愈合,Bohler’s角较术后丢失5~10°者3足,无跟周关节活动受限及其他并发症。
3.1手术时机选择越早越好,以急诊手术为佳,最迟不要超过3~5 d。因此时伤肢肿胀不明显,骨折端间无肉芽组织充填,骨折容易复位,利于施行此手术。笔者曾遇到2例患者骨折后9、11 d,行闭合复位失败,改行开放复位跟骨钛板内固定,术中见骨折端间大量肉芽组织充填,清除肉芽组织后骨折间植骨复位成功。�
3.2通常对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多采用跟骨解剖型钢板、钛板内固定加植骨;克氏针或骨圆针橇拨复位石膏外固定等 *** ,这些 *** 经过大量临床病例应用已取得明显效果,但也出现一些诸如跟部皮肤坏死、跟骨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1-2],为避免上述并发症,笔者设计本手术 *** ,其特点:①对跟部皮肤创伤小;②内植物不外露;③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对塌陷的跟骨起到支撑、维持外形作用,无需对跟骨内植骨;④骨折复位能在橇拨及手法矫正下顺利完成;⑤早期负重行走利于跟骨塑性及跟周关节间磨合。�
术后石膏固定踝关节于极度跖屈、内翻位,早期配合跟骨练功治疗器进行功能锻炼,平均随访1年5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复位良好,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比较满意,仅8例患者出现跟、踝部疼痛及活动功能受限。表明经改良OmotoH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配合跟骨练功治疗器的运用,可提高该类损伤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较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和后遗
你的问题很幼稚,回答的人也是一样!你相信他们是医生吗骨折病人的饮食调养
对骨折病人的营养需求与膳食,患者和家属大多感到困惑,常常不得不向医生请教。
其实,骨折病人除了在最初一些日子里可能伴有轻微的全身症状外,其余时间里大多没有全身症状,所以和一般健康人的日常饮食相仿,选用多品种、富有各种营养的饮食就可以了。要注意使食物易于消化和吸收,慎用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有不良 *** 的辛辣品(辣椒、生葱、芥末、胡椒)等。在全身症状明显的时候,应给予介于正常饮食和半流质饮食之间所谓软饭菜,供给的食物必须少含渣滓,便于咀嚼和消化,烹调时须切碎煮软,不宜油煎、油炸。
以上是骨折病人的一般饮食原则。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或骨痂生成。
△早期(1-2周):受伤部位瘀血肿胀,经络不通,气血阻滞,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散为主。中医认为,"瘀不去则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可见,消肿散瘀为骨折愈合之首要。饮食配合原则上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炖水鱼等,否则瘀血积滞,难以消散,必致拖延病程,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2-4周):瘀肿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2周。
△后期(5周以上):受伤5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有骨痂生长,此为骨折后期。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杜仲骨碎补酒、鸡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进食。每日1次,7天为1疗程。每1疗程间隔3-5天,可用3-4个疗程。
==================================
方1赤小豆适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许温服之,本方适用于活血化瘀期。
方2猪骨头1000克,黄豆250克,加水小火烧烂,加盐姜调味分饮食之。
方3猪脊骨一具,洗净,红枣120克,莲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烧烂,加姜盐调味分多次饮之。
方4鲜湖蟹2只,取肉(带黄),待粳米粥熟时,入蟹肉,再加以适量生姜、醋和酱油服食,常服。
方5乌雄鸡1只(约500克),去皮毛内脏,洗净,“三七”5克切片,纳入鸡肚中,加少量黄酒,隔水清炖,熟后用酱油蘸服,常服。
方6生黄芪30~60克,浓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当归20克,黄芪100克,嫩母鸡1只,加水同煮汤食用。
方8紫丹参50克,洗净,加水煮,取汁,其汁与猪长骨1000克、黄豆250克同煮,待烂熟,加入少量桂皮、盐即成。
方9生螃蟹500克,捣烂,热黄酒冲服250克,余渣敷患处,约半日“各各”有声即好。用于骨折接骨。
(1)忌盲目补充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为骨折以后多补充钙质能加速断骨的愈合。但科学研究发现,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加速断骨的愈合,而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而同时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于长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对钙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增加的结果。所以,对于骨折病人来说,身体中并不缺乏钙质,只要根据病情和按医生嘱咐,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断骨的愈合。尤其对于骨折后卧床期间的病人,盲目地补充钙质,并无裨益,还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头有些人认为,骨折后多吃肉骨头,可使骨折早期愈合。其实不然,现代医学经过多次实践证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头,非但不能早期愈合,反而会使骨折愈合时间推迟。究其原因,是因为受损伤后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胶原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而肉骨头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钙。若骨折后大量摄入,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导致骨质内有机质的比例失调,所以,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但新鲜的肉骨头汤味道鲜美,有 *** 食欲作用,少吃无妨。
(3)忌偏食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肿、充血、出血、肌肉组织损伤等情况,机体本身对这些有抵抗修复能力,而机体修复组织,长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肿的原料就是靠各种营养素,由此可知保证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就是营养。
(4)忌不消化之物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夹板而活动限制,加上伤处肿痛,精神忧虑,因此食欲往往不振,时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营养丰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动十分不便,因此就尽量少喝水,以减少小便次数,如此虽小便次数减少,但更大的麻烦也产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再加上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顾虑重重。
(6)忌过食白糖大量摄取白糖后,将引起葡萄糖的急剧代谢,从而产生代谢的中间物质,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机体呈酸性中毒状态。这时,碱性的钙、镁、钠等离子,便会立即被调动参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现酸性。如此钙的大量消耗,将不利于骨折病人的康复。同时,过多的白糖亦会使体内维生素B1的含量减少,这是因维生素B1是糖在体内转化为能量时必需的物质。维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经和肌肉的活动能力,亦影响功能的恢复。所以,骨折病人忌摄食过多的白糖。
(7)忌长期服三七片骨折初期,局部发生内出血,积血瘀滞,出现肿胀、疼痛,此时服用三七片能收缩局部血管,缩短凝血时间,增加凝血酶,非常恰当。但骨折整复一周以后,出血已停,被损组织开始修复,而修复必须有大量的血液供应,若继续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运行就不畅,对骨折愈合不利。
骨折与一般皮肉损伤不同,坚硬的骨质愈合时间比较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以上。在医院对好位置,作了固定以后,常需在家继续休养、康复。做好家庭护理,促进愈合,尤其重要。
“民以食为天”,骨折病人也一样。让骨折病人吃好,是家庭护理中很重要的一条。
绝大部分骨折虽无内脏损伤,但由于经历了创伤或手术的打击、终日休息、运动减少,原先的生活规律被打乱,可能胃口不好,受伤后短时期内较为明显。老年患者和体质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发生。在心理护理的基础上,要在病人饮食花样、调配上多下功夫,做到营养丰富,色、香、味俱佳,以 *** 食欲。手臂活动不便的,还要喂饭。适当多吃一些西红柿、苋菜、青菜、卷心菜、胡萝卜等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蔬菜,以促进纤维骨痂生长和伤口愈合。
骨骼异常坚硬,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所构成。无机物占比例最多的是钙。人体内99%的钙集中在骨骼内。受伤发生骨折后,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让伤员多吃些钙质,以加快愈合。不知从何时起,骨头汤成了骨折伤员的更好补品。但是,根据医疗经验及实验研究,却没有发现骨折伤员需要额外补充钙质的证据。骨折后受伤部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偏于酸性,骨折端可发生脱钙。但这些脱出的钙质并没有被运走、排泄,而是溶解在周围。等到局部创伤性炎症恢复正常后,便作为修复骨折的主要材料沉积下来。
根据最近的研究成果,骨折病人需要补充锌、铁、锰等微量元素。这几种元素,有的参与组成人体代谢活动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胶原和肌红蛋白的原料。经测定,骨折后病人体内上述物质的血清浓度均明显下降。因此,在骨折早期适当补充,可能有利于愈合。动物肝脏、海产品、黄豆、葵花籽、蘑菇中含锌较多;动物肝脏、鸡蛋、豆类、绿叶蔬菜、小麦面粉中含铁较多;麦片、芥菜、蛋黄、乳酪中含锰较多,骨折病人可适当多吃。除此以外,也可服用含有这些物质的药物。
骨折早期因忧思少动,气机郁滞,无力推运,常有大便秘结,卧床病人更多见。宜多食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
骨折病人不需“忌口”,对饮食没有什么特殊的限制。但有一点要特别提出的,就是不要吸烟。声名狼藉的香烟与很多疾病有关,包括心脏病和癌症,并可损害皮肤伤口的愈合能力。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跟骨骨折愈合时间表和髌骨骨折恢复时间表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