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可以留置多久

卿烟寒 12 1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这个问题,中心静脉置管可以留置多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心静脉置管的注意事项
  2. 静脉导管的拔除规则
  3. 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

一、中心静脉置管的注意事项

②测压管的零点必须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面, *** 变动时应注意调整。

③保持静脉导管通畅,每次测压所流入导管的血液应冲洗干净。

④血管收缩药物可导致假性静脉压升高,因此,测压前暂停使用。

⑤若压力波形不能顺出时,可以变动导管的位置。

⑥拔管时,应用注射器抽吸,以防尖端有附着的血栓脱落形成栓塞。一、CVP降低::

(静脉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静脉与右心房的距离、 *** 、呼吸运动、肌肉运动等都可使静脉压增高或降低。测量静脉血压可以协助诊断某些疾病,以及在治疗严重休克病人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并发症(与留置导管有关的并发症):

1.感染:皮肤未经严格消毒、无严格无菌操作;

2.心律失常:导管插入过深,其顶端会进入右房或右室,对心肌造成机械性 *** 而诱发心律失常;

3.血管损伤:导管的硬度、导管顶端在血管腔内的位置及穿刺部位是影响血管损伤的重要因素。左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内的导管容易引起血管破裂;

4.空气拴塞:导管连接不紧密或导管撤除后造成空气拴塞的主要原因。可让病人左侧卧位,用导管将气泡从右室抽出;

5.血栓形成:仅占3%血栓的发生率与导管留置的时间有关。(为预防肝素盐水冲管)目的:探讨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过程中,为保证快速有效的输液途径的通畅、保护外周血管和监测中心静脉压,用深静脉置管术代替外周静脉置管术的可行性。

*** :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行深静脉置管术。

结果:穿刺46次、46条血管,均置管成功。

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多采用深静脉置管,其操作方便、快速,不破坏血管,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较好的作用。

关键词:深静脉置管颅脑损伤护理

深静脉置管是一种以特制的穿刺管经皮肤穿刺置留于深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腔内,经此输入高渗性液、高营养液(全肠肠外营养),同时可测量中心静脉压的 *** 。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等优点,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抢救、快速输液、监测、营养支持方面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其 *** 简单易掌握,但如果操作不慎、护理不当,也可酿成严重的后果。

近期对4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用深静脉置管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实施深静脉置管的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共46例,其中男41例,女5例,年龄22~55岁。留置深静脉置管时间8~36天,平均(14±1.45)天。深静脉置管部位:颈内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43例患者痊愈或病情好转后拔管,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脑功能衰竭,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46例深静脉置管病人在拔管后剪下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结果46例病人留置深静脉置管均未发生感染,满足临床要求。2例病人的导管进针点红肿,给予拔除导管换另一侧股静脉穿刺置管,每天用2.5%碘伏消毒红肿部位并用无菌敷料包扎,2~3天内好转。

3.1预防感染是深静脉置管成功的关键感染直接影响着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皮肤,穿刺现场应尽量减少人员走动。对穿刺部位也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局部换药。一般情况下,可2~3天更换无菌薄膜1次。更换无菌贴膜时用2.5%碘伏消毒进针点和周围皮肤,若导管周围渗血或病人出汗较多,进针点周围潮湿时,应及时更换。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细菌在周围残留而致感染。导管输液应采用密闭式,导管衔接部位要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在静脉推注药物和衔接导管前用75%酒精消毒衔接处。

病房应每天通风2次,每次30~60min,每次通风后用空气净化器消毒30~60min。操作前必须洗手或在紧急情况下用75%酒精消毒手。

3.2防止空气栓塞是安全置管的保证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发生于病人中心静脉压为负值,且输液器液体输完或者导管接头脱落时。为此,我们每次都于输液瓶液体快输完时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联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之不漏气或掉落。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阻断静脉留置管,待确保导管各接头都连接好并无漏气现象时,再打开留置管的阻断阈,经此处理,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空气栓塞的并发症。

3.3避免导管阻塞或凝血是影响置管成功的重点管道堵塞常见原因有血凝块堵塞,静脉高营养时部分静脉营养物质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为此所有导管均接上肝素帽,并于每天输液完毕时用1000U/ml的3~4ml肝素溶液冲洗并封闭,病人输液后应予25U/ml肝素稀释液封注导管。封管时,用注射器吸取肝素稀释液2ml,消毒肝素栓后,针头插入肝素栓0.5cm,先缓慢注入1ml,再快速推入0.5ml,最后剩下0.5ml边注入,针头边退出。封管动作要快速,以免时间过长造成管内凝血。再次输液时,要先回抽,检查管腔有无栓塞。为避免造成导管内凝血阻塞,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管道衔接处有无脱离。此外,一些成分粘稠的液体(如全血、血小板、脂肪乳等)易在管壁沉积发生管内阻塞或凝血,故在输完后用生理盐水冲净导管。

3.4预防导管滑脱是留置深静脉置管的重要因素深静脉穿刺在留置中易发生滑脱,除了导管固定不妥,病人意外拔脱的原因外,病人用力咳嗽,使胸内压瞬间升高,导管向外退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为减少和防止留置导管滑脱,我们采取了以下 *** :

(1)加强巡视,做好床边交接班。将导管留在皮肤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内容,便于及时确认导管有无移位。

(2)固定好导管。缝皮时应打双结固定,换敷料时应动作轻柔,适度按压。除穿刺点用敷贴固定外,在距穿刺点5cm处再用胶布固定,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和凹陷处。若发现导管已向外滑脱,经严格消毒后方可送入血管内。

总之,在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治疗过程中留置深静脉置管是监测和治疗的一种重要 *** 。在抢救病人过程中通过监测CVP可以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以指导治疗和评估疗效;输甘露醇脱水剂时,既能快速又能保护血管,又可以通过深静脉置管行TPN支持。

因此在护理工作中,护士应熟悉留置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熟悉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仔细护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处理,才能更好地做好深静脉穿刺管置留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关键词:深静脉置管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有效护理。 *** 对118例病人分别选用深静脉进行穿刺留置导管,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良好的心理护理和对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有效的维护,可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保证深静脉置管在危重病人的有效应用。结论加强深静脉导管的护理,可保证病人置管的安全,为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护理带来方便,可有效提高危重病人抢救的成功率。

深静脉置管已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方面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病人的及时用药,还可以通过监测CVP可了解病人循环血容量和心脏功能,为治疗和护理带来极大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必须做好导管的护理,我院ICU采用深静脉置管技术多项,现将其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应用深静脉置管的病人118例,男81例,女37例,其中出血性休克27例,心衰31例,肾功能不全5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1例,癌症晚期12例,重型脑挫伤7例,心肌梗死6例,呼吸衰竭9例。

1.2置管材料采用盖心达公司提供的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或美国布朗公司提供的可撕裂导管。

1.3置管 *** 我院ICU进行深静脉置管常选用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以及贵要静脉等通路。

2.1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置管前病人均存在有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置管前先向病人说明置管的部位、目的、 *** 、意义,术中如何配合,以及术后护理等,以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和减轻心理压力,接受穿刺与配合护理。

2.2深静脉导管的维护深静脉置管的维护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导管留置的时间,护士在中心静脉通道的维护及病人的教育中起重要的作用。

2.2.1穿刺点皮肤的护理每天更换穿刺点的敷料1次,如为3M敷贴可3天更换1次,并予0.5%碘伏或75%的酒精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更换过程中密切观察穿刺点周围及沿静脉走向有无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如有应增加换药的次数,经过处理后症状无好转,可考虑拔管并选取导管尖端做细菌培养。

2.2.2.1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据研究,细菌主要来自皮肤、导管接头等,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是导致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因素。预防感染是深静脉导管留置成功的关键,感染直接影响中心静脉插管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操作人员在穿刺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消毒进针处的皮肤,对穿孔部位也要保证严格无菌,局部换药,输注液体接输液器时,先消毒接口后再接上输液器和测压管道。穿刺部位外的周围皮肤也应经常擦洗,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2.2.2.2预防管道阻塞管道堵塞常见的原因是输注全血、血浆等胶体溶液时粘附于管腔内壁所致的堵塞,因此,接输液器前先用肝素盐水冲洗管道,并回抽,如有回血可接输液器,经多次抽吸冲洗后仍无回血,可能是导管阻塞,应考虑拔管。另外,输注液体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防止不同药物混合后微小颗粒导致堵管,输液结束后应用肝素盐水冲管,每次4~5ml,每6~8小时1次,防止血凝堵塞导管。

2.2.2.3预防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立即引起死亡,为此我们在接管时应排尽空气再连接,保持导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加强巡视,及时更换输液瓶,防止液体漏空致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仔细检查输液系统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的固定,使之不漏气或掉落。

2.2.2.4预防导管脱落病人意识模糊或躁动不安时,或老年患者健忘,舒适度的改变,用力咳嗽等原因均有引起导管脱出的可能性.为了减少和防止导管脱落,我们必须做到:1)加强巡视,做好床边交接班,将导管留在皮肤外的刻度列入交接班的内容,以便及时确认有无导管脱出。2)意识模糊或躁动不安的病人除适当镇静外,应对肢体进行必要的约束处理,防止拔管。3)固定好导管,缝皮时应打双结固定,更换敷料时要小心,动作要轻柔,适度按压,避免拖、拉、推等动作,除了穿刺点敷料固定外,应在距敷料外1cm处再用胶布固定导管。4)若发现导管向外滑脱的,应在严格消毒后方可送入血管内。

2.2.2.5血栓形成与栓塞,长期置管、血液浓缩及高凝状态的病人,可能在深静脉导管上形成微小血栓,栓子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循环,可造成肺微小动脉栓塞,可按医嘱给予抗凝、疏通循环处理。

2.2.2.6对于输注高能物质的处理输入高渗糖、脂肪乳剂、氨基酸等高能营养物质以后,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减少高能营养物质在血管内的残留和 *** ,降低感染率。

118例病人中1次穿刺成功置管116例(98.3%),2例静脉导管误入胸腔,经修正 *** 或改变穿刺部位后成功置管。置管时间3~60天,平均31.5天。置管成功后,56例病人CVP在-2~6cmH2O,存在尿少、皮肤干燥、心率快、血压低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快速扩容后CVP上升至7~10cmH2O。36例病人CVP20~32cmH2O,予监测并利尿后,使之控制在12~14cmH2O。26例血液透析及肠外营养患者利用静脉置管长期治疗。置管期间无1例发生静脉炎、空气栓塞、导管脱出及导管源性感染现象。

4.1建立良好而有效的静脉通道是抢救病人成功的关键之一,深静脉置管具有方便、快捷、创伤少及输液速度快等特点,较传统静脉切开具有明显优势,且可通过导管监测CVP,及时了解液体平衡及心功能状态,是危急重症抢救过程中实用而可靠的治疗及监测手段。危重症尤其是严重感染,创伤病人经常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及支持治疗相当重要,此时许多病人由于多种原因如气管切开、胃肠道病变,不能经胃肠道提供营养支持,而静脉营养液外周输注大多有静脉 *** 的不良反应,深静脉置管后,可通过导管输注高热卡、高密度液体进行营养支持,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护外周静脉,加快病人的康复有重大的意义。

4.2置管时间的长短和置管的安全,与我们对导管护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延长置管的时间及保证置管的安全,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本组118例病人中,仅有2例因病人烦躁,频繁剧烈咳嗽致胸内压增高,血液返流入导管,未及时冲管所致导管阻塞,予拔管处理。深静脉置管术是一种简便、有效、重要的临床护理技术,为迅速扩容、动态监测CVP、了解心功能及进行长期胃肠外营养支持提供了方便,且大大减少了护士工作量,并有效地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只要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穿刺熟练准确,并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深静脉置管是安全可靠的。

二、静脉导管的拔除规则

1、PICC导管留置时间达1年的患者。

2、当PICC导管被怀疑受到污染、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或结束治疗时应立即拔除。

中心静脉换药包1个、3L伤口贴1个(7×7cm)、无菌手套1付、止血带、治疗巾、0.5%碘伏、75%酒精。

1、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应由医生决定,由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与程序拔除。操作前和患者(或家属)签署PICC导管拔除知情同意书。

2、协助病人取舒适 *** ,穿刺手臂外展与躯体成45度—90度,上肢低于心脏水平。

3、按无菌技术打开中心静脉换药包,将3L伤口贴打开备用(保持无菌)。

5、撕除旧贴膜,左手戴无菌手套,右手倒入消毒液 *** 碘伏棉球和酒精棉球,右手戴手套。

6、按照PICC换药的消毒 *** 消毒皮肤和导管。

7、拔除时,将1块无菌纱布置于穿刺点双方,左手扶住纱布,但不要按压穿刺点(以免把一些血栓和纤维蛋白鞘遗留在体内),平行静脉方向,右手在距离穿刺点1 cm处捏住导管,沿直线缓慢向外拔出,每次拔出2cm,动作要轻柔,不可暴力拔管,完全拔出导管后,左手经纱布2指按压穿刺点直至不出血为止,然后穿刺部位覆盖3L伤口贴继续压迫15min,告知病人和家属待2天穿刺点愈合后去除3L伤口贴。

8、拔出导管后要评估导管的完整性,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拔除导管长度。三向瓣膜的PICC导管尖端有易于识别的黑色三向瓣膜,让患者和家属看,确认导管已经完全拔出;末端开口的PICC导管,查找维护记录中的原始置管长度,核对拔除导管的刻度无误并告知患者和家属。

1、PICC导管拔除后不能再次被送入血管。

2、拔除PICC导管看起来简单,但是要有风险意识,要警惕导管断裂体内、空气栓塞和血栓脱落甚至造成病人肺栓塞。导管断裂体内和空气栓塞这两项隐患如规范操作是可以避免的,但是血栓脱落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必须要把风险告知患者和家属,要做到知情同意。所以,在拔管过程中不要按压穿刺点。

3、预防导管断裂。由于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较长,可能会发生拔管困难。拔管前把止血带放于病人PICC穿刺点以上的上臂下,一旦发生导管断裂,立即系上止血带,防止断裂的导管随着血流进入心脏。病人制动,每间隔20—30 min放松止血带1次,每次放松30 s。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中心静脉置管可以留置多久-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断裂入体内的导管如在浅静脉,可以请外科医生协助手术取出,导管在近心端的深层静脉及心脏时需要导管室协助取出。

4、预防空气栓塞。PICC留置时间较长,容易形成窦道,拔出PICC导管后,置管静脉与外界相通,吸气时胸腔呈负压状态,易发生空气栓塞。拔管时要让患者的肢体尤其是穿刺点位置要低于心脏水平。有窦道形成时,导管快拔出体外的刹那间让患者憋气,直至压闭该静脉。

三、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常规

敷料要保持清洁,正常一星期换两次敷料,敷料被打湿、松脱或出汗多要及时更换。用可来福接头的输液前后要用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用肝素帽的输液前要把肝素盐水抽出,输液后要用肝素盐水封管。中心静脉导管一般留置时间为三个月,如遇高烧不退或反复而排除了其他原因就应考虑拔管。需长期输液而又血管条件允许的病人可以考虑留置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就是PICC,这种管留置时间可有一年,我见过最久的留了两年都没问题,但后来怕引起感染还是拔除了。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留置 静脉 导管 中心 多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