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小农经济出现时间,小农经济是什么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历史小农经济什么时候结束
1、农村耕地产权属集体所有,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长期不变,这种耕地制度更大限度避免了国家在现代化转型中小农经济的急速破产。特别是全社会基本保障制度尚未建立和健全时,小农经济不仅为广大农民提供了生存保障,也让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低成本进入城市成为可能。在这种前提下,中国出现了世所罕见的“春运潮”,但却没有发生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的贫民窟现象。每年都有许多因各种原因从打工大军中退出的农民,农村是他们退守的根据地,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和物质保障。假如这些被切断了生活来源的人,他们的家在城市贫民窟,必将对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
2、早期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用炮舰轰开贸易道路,将国内复杂尖锐的矛盾转化成地区和国际冲突。当今的国际秩序不可能再重复历史,因此,拉美和南亚发展中国家在社会转型中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和城市贫民窟现象,成为社会进步中难以化解的难题。与之相比,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的高速发展之路,用价格低廉的产品赢得国际市场,并在社会基本安定下,以短短30年时间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推本溯源,小农经济功不可没。
3、但是,小农经济必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终结。这是因为:之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可能在工商业不断转型升级下,长期脱离经济运行的主轨道而固步自封在落后状态;第二,小农经济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已无法承受上游农资产品的涨价压力,农民增收将越来越难;第三,城乡一体化和工商业向传统农业区域转移,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在市场规律下流动和配置,将会动摇小农经济的根基;最后,日益增强的国家财力取代小农经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已具备了条件。
4、30年前在农村启动的变革,本质上虽然是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而不是产业革命,但却引发了中国经济持续30年的全面井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让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即中国问题的核心就是三农问题。
5、展望未来,从减少农村人口的大局出发,将农民进城问题认真解决好,让他们能够在城市安居乐业,为农业产业革命创造条件。这样,中国将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下一个30年。
二、...和小农经济有什么区别,各是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结束
1、性质不同:小农经济,就是指以个体家庭为生产、生活主要单位的经营方式。实行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实行“男耕女织”。农业经营规模也不大,它是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自耕农经济,是指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
2、侧重点不同:小农经济侧重于生产者的经营规模的话,自耕农经济则侧重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
3、特点不同:自耕农经济的特点是自给自足,因此生活稳定,农民是小生产者和小私有者,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4、出现:中国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自耕农是随着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产生而出现的。
5、结束: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结束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结束,即1956年之后。
6、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
7、主要特点是:(1)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2)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3)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8、小农经济下,农民掌握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经营规模很小。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压迫与剥削下,农民承担了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
9、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10、三.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1、二.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12、自耕农经济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3、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比如封建社会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就是小农经济占主导,现在偏远农村的农村,也都大量存在这种经济现象。而现在的这种经济会引导成为城市主流经济.也就是城市农业,实现城市自耕农。
14、参考资料:自耕农经济-百度百科小农经济-百度百科
三、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从哪个时期开始出现
一、时间:小农经济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
2、生产工具特别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技术的使用以及耕作技术的进步;
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3、生产出来的产品用来自己消费或缴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属于是自然经济,它的特点一是分散,二是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四、小农经济开始在哪个朝代
1、发展过程:开始实行(商)——盛行(西周)——瓦解(春秋)——废除(战国)。
2、(2)瓦解及原因: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许多私田出现;战争频繁,劳动力减少;鲁国等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
3、(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4、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受封建地主和国家的剥削和压迫,生活贫困。
5、原因: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推行屯田。
6、做法:招募流农耕种田地;在军事频繁地区,让士兵屯田。
7、作用:屯田制是封建制的土地国有制,屯田制的推行,安置了大批流亡农民,使流民有田耕种,有利于稳定了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保证了军粮供应;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8、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9、主要内容:北魏时,国家将掌握的土地实行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田地;百姓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服徭役和兵役。隋代和唐代前期推迟了服役的年龄,甚至可输绢代役。
10、意义:中国古代一项比较完备重要的封建土地制度;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的发展。
11、瓦解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和土地买卖的频繁。
12、(5)明代后期,土地高度集中,激化社会矛盾,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桎梏。
13、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14、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15、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16、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17、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关于小农经济出现时间和小农经济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