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知乎?上海大学值得上吗

卿烟寒 14 2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上海大学知乎和上海大学值得上吗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上海大学知乎以及上海大学值得上吗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上海科技大学与上海大学哪个好
  2. 上海大学是末流211吗知乎
  3. 上海大学人文社科类分流难度
  4. 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
  5. 上海前十名大学最新排名

一、上海科技大学与上海大学哪个好

上海科技大学。据知乎得知,上海科技大学是本科985,学校有很多国外交流的机会,导师很多都是国外名校五年经历以上,是由上海市人民 *** 与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共同建设,由上海市人民 *** 负责日常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自建立以来,学校努力建设和发展成为一所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的研究型、创新型大学。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大学(ShanghaiUniversity),简称“上大”,位于上海市,是上海市属的综合性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 *** 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上海市首批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试点、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二、上海大学是末流211吗知乎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可以看出学校的专业更适合女生还是男生报考。2022届共有9858名毕业生,其中男女生比例为0.9:1,女生占据了优势。这是符合上海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招生人数较多这个特点的。

葱2届毕业生人数看,工学占比48%,人文社科类占据52%,与上面的男女生比例非常匹配。工学中男生多一些,人文社科类女生多一些。

在人文社科类中,管理学和经济学接近2千人,是主要核心学科。其次是理学和艺术类。上海大学的艺术类是比较不错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美术学A-,戏剧学B+,设计学B,在综合院校中是非常突出的了。大名鼎鼎的上海电影学院和上海美术学院都是上海大学的二级学院。

上海大学22届学生中,上海生源有1887人,占19.1%,其次是安徽、河南、江苏、浙江、山东、江西6省。

在9858名毕业生中,总体就业率94.25%,对这种规模的院校来说,就业数据还是可以的。其中本科生落实率92.37%,硕士96.1%。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直属的211重点大学,由原上海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也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高校。

三、上海大学人文社科类分流难度

大。根据查询知乎网显示,人文科学实验班分流到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3个专业,社会科学将分流到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3个专业,上海大学宣布改革,实行大类招生,考生按照人文社科大类、经济管理大类、理学工学大类三个大类招进来后,先接受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再选择专业,所以上海大学人文社科类分流难度大。

四、上海科技大学怎么样

上海科技大学的校长,让老师不能一门心思搞科研。叮嘱老师,学生才是高校的更大产出。每个老师必须担任本科生导师,必须开设课程。并不鼓励只做科研的老师,这样的老师在上科大呆不下去。上海科技大学也从来不提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原话是,如果我们的各种人才和论文达到所谓的世界一流标准,而培养的学生却没有成才。这是本末倒置。我们不追求排名,只追求培养更优秀的学生这个唯一标准。

最近学校承担了建国以来投入更大的大科学装置,购买了五台冷冻电镜和相应上千万的超算平台。科研条件非常之好。本来也早就是张江国家科创中心的管理中心。

鉴于贴吧中各路人物都有,知乎上也是各种说法纷纭。我之前是如果碰巧看到了就发表一些观点,但是我发现这些都是很无力,会被认为是黑或者吹。又或者是水军一类的。所以特意最后在贴吧上留下一些个人观点供各位希望报考我们学院的考生参考,主要是针对几个我经常向别人解释的问题。

上科大的优势就不多说了,大科学装置、中科院的师资鼎力扶助、国外的大牛大佬都纷纷组建实验室而且都做出了一些很好的成果。不缺经费、硬件设施全国前几应该是逃不掉的。师资力量很强,而且研究生可以选择中科院大牛和上科大的老师,非常高的平台。对学生的关怀都非常倒位。所以我主要想谈谈几个缺点。

之一、建校初期遇见过转博名额限制、毕业所授予的文凭不明确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学生都说想痛骂一顿校领导的不作为和行政人员的无话语权。

如今上科大快到五岁了,在2017年被教育部特批的独立招生资格,不再依托中科院的名额。那么转博的问题因此得到解决。很多没转上博士的学生延后了一年转博。在这届博士生里留下了不太好的影响。并且上科大还不到五岁,就已经拿下一个材料科学的博士点,虽然是暂缓建设,但是也是批下来了。也算是中国建国以来最快批复博士点的学校。这一点应该是客观事实毋庸置疑。至于文凭,开学期间,吴家瑞院长的原话是,如果硕博点没有下来,你们之一批独立招生的研究生还是可以发中科院文凭的。其他的我不多说了。

第二,学校 *** 大牛少,全是挂名。相比于南方科技大学差远了,他们有很多 *** 院士和千人。生源也很差,大量接受调剂。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之一,上科大才不到五岁,才刚刚具备国内一流科研方面的硬件条件。南科大虽然名义上只比上科大大两岁,但是南科大在我高考那年,也就是2013年,到了我们宜春中学进行过招生宣讲,并且宣讲中提到了南科大之一届本科生没有拿到教育部认可的文凭的事情。所以南科大的招生和师资引进不止比上科大早两年。资料显示,2013年的南科大的 *** 师资就和现在2018年的上科大的规模是一样的了。并且现在的青千比例是不输给其他学校的。

②杨培东、林海帆等大牛亲自把关,对师资的选拔是十分挑剔的,并不会严格按照人才帽子的有或者无来评价一个科研工作者。事实上有些没有多少人才帽子的老师已经连续发表了重磅科研成果,比如生命学院的陈佳老师。

上海大学知乎?上海大学值得上吗-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③今年生科院增加了一位诺奖获得者,一位天津大学正教授跳槽(青千),一位中山大学正教授跳槽(好像是大千人)。没有在炫耀什么,我只是想说明上科大对师资的吸引力并不差。去年跳槽来了浙大正教授做副教授,两个清华来的特聘研究员,在清华的时候相当于高级副教授,虽然他们最后没有通过清华的考核,但是也是因为考核前他们的文章并没有发表。当时高老师投稿了CELL后来改投DC,已经快发了。管老师的NN已经在被清华解聘后发表出来了。都算是在领域内很有影响力的工作。其次上科大给他们的也是副教授职称。他们的学术水平也是值得肯定的。

④2019届开始,上科大和中科院的特聘教授都是之一志愿报考或者调剂上科大的学生才能选择,接收中科院调剂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中科院的淘汰学生已经不能选择来上科大联合培养了。

⑤ *** 大牛和 *** 大牛其实区别并没有那么大,只要愿意为学校付出,一样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物。可以参考ihuman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ray stevens.没有他就一定没有上科大连发四五篇CNS paper的盛况,他也是 *** 教授之一,但是出现在上科大的次数和他出现在美国的次数几乎是一样的。诺奖获得者的课题组里,一共四个诺奖获得者,一个刚刚加入不好评价。核磁组也算是评价很高的诺奖组了。roger组已经在mediator的结构生物学的研究上取得了非常好的突破。ROTHMAN组,牵头和上科大共建耶鲁和上科大的合作实验室,并且给上科大提供了非常前沿的显微镜。

⑥刚建校的那两年大量接受调剂也是由于上科大一开始借助中科院的师资来招募学生,而自身的知名度还没有达到。如今接受的调剂生的质量已经和之一届完全不一样了。录取比例和毕业院校都还是比较严格的。

第三、研究生的课程没有创新性,和传统高校差不多。不像一个创新性高校。

生命学院的研究生课程曾经用过国外的课程,甚至直接请了耶鲁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老师直接来上科大授课。但是效果似乎并不好,学生也有很多意见。学校也在不断调整符合当前生源和国内教育背景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授课方式。另外,少数本科生反而因为用了与国际接轨的课程而有些诟病,说考研所考查的内容和自己所学是不一样的。因此影响了自己的考研成绩。综上所述,并不是学校偷懒或者不愿意下功夫,只是实在众口难调。

首先这个世界上暂时还没有任何研究生拿过上科大的文凭去找工作,不知道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并且上科大文凭享受上海市更高档次的加分。上科大的本科生似乎升学率也很高。学校提供的企业导师、 *** 会的规格似乎也很高。找到好工作的学生似乎也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其次,如果走学术道路的话,文凭似乎也只是一张纸。重要的是学术成果之类的吧。学生物特别红牌,不好找工作,但是一样学生物并且从事生物的人有年薪千万的。我认为事在人为。

第五,大牛相继出走,因为学校的问题

信息学院出走了三位正教授三位青千,正教授里,一位是功成身退的创院院长,一位是需要去美国陪家人以及家庭出现了一些不幸的事情的第二任院长。三位青千去了其他985大学,也都是用了正教授职位和非常高的年薪挖走的,有点恶性竞争的味道。物质学院去年和今年跳槽了三位青千加入物质学院,走了一两位青千,其中一位去上海交大的是由于他原来的导师去其他学校当院长了,他回去帮助导师管理交大的实验室。撇开这些不谈,上科大的人才引进一直都引进了很好的人才。不知道为何人才的自由流动却会被媒体或者其他人恶意炒作。今年张首晟也加入上科大计划组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了。天才科学家张首晟也是 ***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一定会在上科大做出非常漂亮的工作的。

第六、研究生工资问题,南方科大硕士五万博士十万我们没有,所以待遇还是相对差的

根据最新的工资水平,生命学院高年级博士有些拿了七千一个月(联合培养)。目前硕士一年级是三千、三千1、三千二这种工资水平。而南科大所谓的博士十万,是由一万的学费和一部分竞争奖学金在里面。实际要么和上科大持平,要么也高不了多少。

以上是我回复别人最多的几个问题,我也累了,不想多解释了。希望借着留下一些文字来帮助上科大更好的被人理解。我无意黑或者吹,我只想解释,我所理解我所看到的事实。

再次更新:有人说上科大和其他高校没有优势。上科大的优势在于探索新体制、新模式,与传统高校在多个方面有着根本的不同。本校学生说传统985和上科大一样的,应该是自己没有深入了解,平时可能所有时间都花在其他事情而不是学业上吧。不花在学业上自然就没区别咯。

比如上科大的师资就是常任轨的规则,是中国之一所以国外的流程和大约世界排名20-30名左右的大学的师资标准要求的高校。上科大的助理教授去了其他顶级985都给了正教授。上科大的副教授要么是其他985来的正教授,要么就是在国外拿到了终身副教授或者等当职位的人。并且根据内部消息,即将入驻上科大的去 *** 教授里有好几个是国外一流大学的终身正教授和一个哈佛的副教授。特聘师资是中科院最牛的大牛课题组加上诺奖获得者等大牛。今年开始全部都是之一志愿报考才能选这些人,而不是依托中科院的调剂,所以上科大对于研究生来说提供了几乎是全国最顶级的师资队伍。(中科院最牛的教授加上科大按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招收的老师再加上海外美科院院士等人的课题组)

上科大的英语是EF教育全部外包,大家都知道这个有多贵。其他政治、体育之类的课程都是复旦、交大等学校院长级别的人物来讲授的,体育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名师。而各种讲座更是大牛大师云集。而更高级别的上海科技大学讲座更是吸引了美国能源部部长、连续两任央行行长等巨牛来大驾光临。规格和人物在国内其他高校都堪称难以媲美。此外创管学院的课程,致力于提供企业家到科学家之间一系列的知识。包括领导力、沟通力、如何做科研、如何管理团队、金融知识等等。创意学院的课程邀请的都是海外大牛,提供了几乎是最前沿的艺术教育用于启迪理工科学习的心智,只有伟大的心智才能有伟大的人格。这些课程都几乎只在上科大才有。

研究生工资几乎全国更高,课程,物质学院有中科院院士等大牛直接授课,生命学院是全国最出名的Bio 2000系统的课程,清华北大上海生科院都上这个课。信息学院直接引进世界一流大学的课程,全英文授课,难度系数很大含金量很高。

科研条件来说,经费充足。启动经费大概是300万每位助理教授。购买仪器的钱不算在这300万里,助理教授可以买得起好几百万的双光子显微镜或者400万的光镊等仪器。而且今年还承担了建国以来投入更大的大科学装置(100亿)。和张江实验室直接融合,很多老师都要在张江实验室建立实验室的。大科学装置几乎都是上科大参与建设的。科研条件不用多说。

就领导人开始,今年增加了两位中科院院士当副校长。几个学院和研究所,都是在美国学术界最顶级的超级大牛做掌门。大家不要觉得是 *** ,师资可都是这些掌门人亲自上阵带领耶鲁哈佛斯坦福等其他大牛一起选拔的,国内的大牛是没有这个号召力的。而且这些人经常来上科大,都在上科大建立了实验室,做的都非常好。比如免化所今年靠着自己的诺奖获得者以上科大为名义牵头了人类3D基因组计划,合作单位是斯坦福和加州理工。ihuman今年开始了构建人类虚拟人体的计划,牵头人也是所长,结构生物学超级大牛。生命学院今年加入了很多在国外当过教授的大牛,即将入职。而且已经有好几个老师投稿了影响因子超过40分的杂志,估计一年之内你们都可以看到这些大成果了。

就业来说,本科生以上科大文凭,百分之七十二的升学率,去的地方包括了哈佛全奖等地方,就业人员约百分之二十,那里也很多人都是国内乃至世界知名企业,比如诺华生物。

五、上海前十名大学最新排名

上海大学最新排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

学校共有专任教师3512名,其中教授1157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7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67名,青年拔尖人才、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青”人才610人次,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35名。

全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9个,覆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等10个学科门类;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8个,覆盖12个学科门类;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2个;38个博士后流动站。

在校教学科研人员3139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双聘)51人,文科杰出教授1人,文科资深教授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8人,国家各类重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301人次。

学校设有本科专业79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5个,拥有”双一流“建设学科27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9个。

拥有专任教师2792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09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5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8人。

学校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35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4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7个。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上海大学 值得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