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组词和部首,需带偏旁的字组词

卿烟寒 5 3

大家好,需组词和部首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需带偏旁的字组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需组词和部首和需带偏旁的字组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需组词和部首,需带偏旁的字组词-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本文目录

  1. 需怎么组词
  2. 要组词和部首
  3. 需带偏旁的字组词
  4. 需组词拼音部首结构
  5. 需的拼音组词部首
  6. 需的组词

一、需怎么组词

1、需要需求需勒需次需索需用需云必需需铨需头需弱需缓需滞需少需役

2、(1)(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3、(2)同本义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4、(3)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5、(5)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6、(9)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7、(11)需用的东西。又如:军需需要需求需勒需次需索需用需云必需需铨需头需弱需缓需滞需少需役

8、不时之需不时:不定什么时候。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9、解铃还需系铃人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10、需沙出穴语本《易·需》:“需于沙,小有言,终吉。”和“需于血,出自穴”。后因用“需沙出穴”谓遇险凶而能幸免。

二、要组词和部首

要的组词:要塞、要害、要媱、要津、要言不烦等,部首:覀。

1、要塞:筑有永久工事准备长期坚守的国防要地构筑了堡垒的地方。

2、要害:身体上致命的部分要害部位击中要害重要地点或部门要害之地守要害之处。

3、要媱:舞容柔美貌。楚辞王逸九思伤时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媱。原注要媱,舞容也。媱,一本误作婬。

4、要津:重要渡口泛指水陆交通要道。比喻显要的地位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5、要麽:亦作要末。连词,表示两种意愿的选择关系。

6、要言不烦:要简要。烦烦琐。指说话简明扼要详细解释言论切要简明。

7、要冲:多条重要道路会合的地方镇江为南北要冲奸人不时窥伺。

8、要蛮:指王畿外极僻远的蛮荒之地。要,要服。

10、要求:所提出的具体愿望或条件达到质量要求提出领土要求。

1、对人不可要求过高,对己不可要求过低。

2、执法者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怎么能公正执法!

3、同学们一再要求多开展些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

4、老板毫不迟疑地答应了她关于提高薪水的要求。

5、哥哥大学毕业后,恳切要求到 *** 工作。

6、爸爸答应了我的要求,暑假带我去北京旅游。

7、同学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8、执法者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怎么能公正执法。

三、需带偏旁的字组词

1、需,拼音为xū,部首为雨,总笔画数为14。需字可以与多个偏旁组合成新的汉字,例如需加上人旁可构成儒(rú),儒学、大儒、鸿儒、儒家等词语。需加上三点水可得濡(rú),温濡、濡养。需加上子旁可变为孺(rú),妇孺、孺人、孺慕、孺弱等词语,孺子可教亦是其中一例。需加上草字头则构成薷(rú),香薷便是其一。需加上衣字旁可得襦(rú),罗襦、襦裙、长襦、襦袖、襦衣、襦袄、裙襦、绮襦、襦袍等词语。需加上口字旁可得嚅(rú),嗫嚅、嚅动、嚅嚅等词语。

2、这些汉字皆源自同一个基础字需,通过添加不同的偏旁部首,可以扩展其含义和应用范围。其中,儒、濡、孺、襦、嚅等字,不仅在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意义。通过了解这些字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把握汉语文化的精髓。

3、此外,需字的扩展不仅丰富了汉字的内涵,也展示了汉字构字的巧妙之处。如儒字,不仅与人的学习、教育有关,还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濡字则与水、湿润等概念相关联,体现了水与生命、生长的密切关系。这些字的扩展不仅增加了汉字的丰富性,也使汉字的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4、需字及其扩展字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通过这些字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汉语的博大精深,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需组词拼音部首结构

需字组词、拼音、部首和结构如下

xū yào需要(部首:雨;覀)均为上下结构;xū qiú需求(部首:雨;一)需上下结构,求单一结构;

xū yòng需用(部首:雨;用)均为为上下结构;xū tóu需头(部首:雨;头)需上下结构,头单一结构;

suoxū suǒ需索(部首:雨;糸)均为上下结构;xū shǎo需少(部首:雨;少)需上下结构,少单一结构

需(拼音:x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需的古字形像人被水淋湿、全身滴水的样子,应是“濡”的本字。本义是濡湿。一说需本义指等待。由等待而引申为迟疑不决。等待,必有所求,故引申为需要、需求。也指需要的东西。

2、广告营销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3、这个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4、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完成这个方案。

5、需要正常的休息和睡眠才能保持健康。

6、现今社会,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

五、需的拼音组词部首

1、各取所需[gè qǔ suǒ xū]各人选取自己所需要的。

2、必需[bì xū](动)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有的:这些都是生活~品。[近]必须。

3、需要[xū yào](动)应该有或必须有:工作~|~安静的环境。②(名)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从消费者的~出发。

4、需始见于甲骨文,甲骨文的“需”本没有雨字头,字形是人身上往下滴水。这个人身上湿漉漉的,可能是淋了雨,也有可能是刚沐浴完回来。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即今所用濡沥字。”马叙伦、李镜池等学者都认为需是“濡”的本字,意为濡湿。徐中舒指出,“儒在殷商时代就已经存在了,甲骨文中作需字,即原始的儒字”“整个字象以水冲洗沐浴濡身之形”。他认为这是古代儒士主持礼仪前浴身斋戒,体现出儒者的神职特征。其实儒字从需是取由本义“沾湿”而引申出来的“柔软”义,故需字不是“儒之初文”。儒字从人从需,表示柔顺软弱之人。

5、(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六、需的组词

1、需的组词:必需、必需品、供需、科需、谦需、需求、需铨、濡需、少需、需少、_需、毋需、需役、需滞、需要、需云、需次、需头、

2、需的拼音为xū,部首为雨,结构为上下结构,注音为ㄒㄩ,笔顺编号为14524444132522。

3、需字的具体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4、(1)(动)需要:~求。(2)(名)需用的东西:军~。

5、需【戌集中】【雨部】康熙_画:14画,部外_画:6画〔古文〕__《唐_》相_切《集_》《__》__切,__音_。《_文》__也。遇雨不_,止__也。从雨而_。易曰:_上于天需。《_》徐_曰:李_冰_易_,上于天云:_从天。然_本皆从而,_从天者。《玉篇》卦名。《易·需彖》需,_也。_在前也。《周_·冬官考工_》_人,行_千里,_不契需。《疏》_易需卦之需。《_文》音_。《_子·徐_鬼》濡需者,豕_是也。《_》濡_不去,需_有待。又《集_》一曰疑也。《__》_疑需待也。《左_·哀十四年》需事之_也。又《__》索也。又《字_》姓也。又《集_》汝朱切,音儒。_柔滑貌。《__策》其需弱者_使,_王必_之。《_》需,音儒。《集_》或作__。又《集_》《正_》__乳_切,音_。《集_》本作__,柔也。或作_。_濡,通作_。《__》本作_。或作__。《周_·冬官考工_》_人,欲其柔滑,而_脂之,_需。《_》故_需作__。__,__柔需之需。《_文》需,人_反。又《周_·冬官考工_·弓人》薄其__需。《_》需,_不充_。《疏》需襦不_,故_不充_。_云:_需。又《集_》奴_切,音糯。弱也。《周_·冬官考工_》_不契需。《_》需,__畏需之需。《_文》又乃_反。《集_》本作_。或作_懦__。又《___》___周易_,需,__秀。__秀而不直前者,畏上坎也。

6、需字从雨从而,“而”本义为“胡须”,引申为“柔软的”,转义为“柔和的”。“雨而”指雨下得缓和而有节度,即不是暴雨,暴雨会打得庄稼七零八落;也不是久旱无雨,久旱无雨会使庄稼渴死。只有和缓而有节度的雨,才是人们需要的雨。“军需”指军粮供应定量定时,一下子到得太多,粮食吃不完会霉变,许久不到则军士们会饿肚子。从需之字中的“需”,都意为“柔软”。如“糯”指软米;“孺”指幼儿。“儒”指肩不能扛物、手不能提斧的“软人”,即书生。“襦”指棉袄;“嚅”指两片嘴唇相碰;“蠕”指无骨虫;“懦”指内心柔弱等。

7、动词(1)(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2)同本义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宋·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包世臣《文谱》(3)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4)需要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5)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6)索取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明·陈玉阳《昭君出塞》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7)又如:需勒(勒索)(8)迟疑;观望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9)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10)应该;必然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王韬《原道》(11)又如:需要名词(1)需用的东西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2)又如:军需

8、说文解字需【卷十一】【雨部】__也。遇雨不_,止__也。从雨而_。《易》曰:“_上於天,需。”相俞切〖注〗臣_等案:李_冰_《易》“_上於天”云:“_从天”。然_本及前作所_皆从而,_有从天者。〖注〗__,古文。说文解字注(需)_也。_者、待也。以_韵__。易彖_曰。需、_也。___之_借也。左_曰。需、事之_也。又曰。需、事之下也。皆待之_也。凡相待而成曰需。遇雨不_止_也。从雨而。遇雨不_、_从雨之意。而者、_之意。此字__意。各本作而_者、非也。公羊_曰。而者何。_也。_梁_曰。而、__也。而___之_、故从而。而__。_通_。从而_从_也。春秋_。已丑。葬我小君_熊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是从雨而之_也。相俞切。古音在四部。易曰。_上于天需。易需卦象_文。此_易以_从雨之意。_上于天者、雨之兆也。宋衷曰。_上于天、需_而降雨。

9、下面介绍下需字的其他相关知识:

10、必需、必需品、供需、科需、谦需、需求、需铨、濡需、少需、需少、_需、毋需、需役、需滞、需要、需云、需次、需头、

11、各取所需、摩厉以需、毋需置疑、需沙出穴、药笼中需、不时之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解铃还需系铃人、

12、《寄郭筠仙浙江·向晚严需破屋寒》、《需要》、《五大令移需岩王隐居手植木樨於郡庭赋诗以赠》、《芦簟·炎方需此物》、《十绝·濡需附势几崩奔》、《赠洪子需·楼倚晴空月满湖》、《赠洪子需·莫恃青春两颊红》、《查雨亭·逢君需次鄂江滨》、《劝农·农岂犹需我劝农》、《送江叔源除太府丞柯山需次》、

13、need、necessity、dump、essential、necessitate、necessary、needless、necessarily、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标签: 偏旁 部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