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怎么组词?魏徵怎么读组词

卿烟寒 5 2

大家好,徵怎么组词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魏徵怎么读组词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徵怎么组词和魏徵怎么读组词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魏徵怎么读组词
  2. 徴怎么读组词
  3. 《徵》怎么读
  4. 徵的组词有哪些
  5. 怎么读徵

一、魏徵怎么读组词

1、魏徵的读法是【zhǐ zhēng】组词是魏徵讽谏。

2、魏(拼音:wèi、wēi、wéi),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最早见于秦国小篆时代,形声字。此字本义是指山高大,假借为古国名,引申为阙宫门的台观,亦指朝代名、古郡名、今县名;亦可作姓氏。

3、“魏”的本义为“宫阙门的台观”。《玉篇·鬼部》:“魏,象魏,阙也。”《文选·班固〈引典〉》:“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张铣注:“观、魏,皆阙也。”正由于此,所以又有“魏阙”、“魏观”、“象魏”等名称。

4、“魏阙”是指古代宫门外的阙门,是古代悬布法令的地方,后来也作为朝廷的代称。《庄子·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淮南子·傲真训》:“魏阙。”高诱注:“魏阙,王者门外,阙所以悬教象之书于象魏也。

5、巍巍高大,故曰魏阙。”“魏观”即“魏阙”。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十四:“阙在门两旁中央,阙然为道,故谓之阙,又名魏观。”“象魏”亦即“魏阙”。《周礼·天官·大宰》:“乃县(悬也)治象之法于象魏。”魏后来用来指国名、州郡名以及朝代名等。

6、魏亦姓氏之一。《广韵·末韵》:“魏,姓。”《史记·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武王之伐纣,而高封于毕,于是为毕姓。其后绝封,为庶人,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御,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

7、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毕万封十一年,晋献公卒,四子争更立,晋乱。而毕万之势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方言“魏”有能、会之义。《方言》卷十三:“魏,能也。”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谓不能曰不魏,声小变如会,通以会字为之。”

8、魏又有“独立貌”之义。《庄子·天下》:“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巍然而已矣。”郭象注为“任性独立”。成玄英疏曰:“巍然,不动之貌也。”魏还可作为“巍”之异体,其音义与“巍”同,读wēi,是“高大”的意思。《说文·嵬部》:“巍,高也音。”

二、徴怎么读组词

徴是一个汉字,读音为“zhǐ”时,意思同“徵”。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读音为zhēng时,意思同徵。组词有徵召、徵兵、缓徵等。

1、他也支持以徵兵制度作为解构巴西国内阶级区分的 *** .

2、正当关羽徬惶之际,巧遇刘备和张飞两名混混,他们正想前往当兵因县内正以高薪徵兵对付黄巾贼。

3、由于现在并非徵兵季节,只有鹿易南一个人前来报到。

4、凡年满19周岁的男性青年必须到徵兵处报名并体检,合格者20周岁入伍。

5、西汉除实行徵兵制外,还实行募兵制,武帝所置的八校,主要是招募而来。

6、兵役法规定,男子年满18岁翌年,为士兵役的徵兵及龄,徵兵及龄男子应受兵籍调查、徵兵检查、抽签及徵集等徵兵处理。

7、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徵兵梁王。

8、这边是徵兵制,兵员来自民间,国家认同本来就差别很大。

1、神有时徵召我们,有时通过我们的自愿来使用我们。

2、不当的肌肉徵召顺序、关节稳定度丧失、运动输出改变,以及肌纤维种类异化是其中几项影响。

3、杰克不会被徵召服役,因为他已超龄。

4、都市民兵徵召矛兵通常来自于村镇平民,被徵召入伍参加战斗。

5、当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每一个四肢健全的年轻人,都有可能被徵召到前线去打仗。

6、这一段的大意是,宽握的方式可以让胸大肌获得较大的伸展,较大的伸展使得我们可以徵召更多的肌纤维来参与动作。

7、在本研究中探讨的是一群健康成*的股四头肌,在不同膝关节角度下的等长肌力及自主徵召能力。

三、《徵》怎么读

1、拼音:zhǐ或zhēng注音:ㄓˇㄓㄥ

2、笔顺编号:332252111213134四角号码:28240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5FB5

3、--------------------------------------------------------------------------------

4、◎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5”。

5、--------------------------------------------------------------------------------

6、--------------------------------------------------------------------------------

7、 summon, recruit; musical note

8、徵 zhēng(1)(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2)同本义 [summon;call up]徵,召也。――《说文》徵,召也。――《尔雅》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征拜尚书。(3)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4)求取;索取 [solicit]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贵之征贱。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会征促织。(5)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6)追究;追问 [trace;get to the bottom;examine closely]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7)证明;验证 [verify]念用庶征。――《书·洪范》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8)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9、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10、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11、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徵怎么组词?魏徵怎么读组词-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12、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13、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徵”

14、徵谓之迭。——《尔雅·释乐第七》

15、徵1 zhǐㄓˇ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5”。郑码:OICM,U:5FB5,GBK:E1E7笔画数:15,部首:彳,笔顺编号:3322521112

四、徵的组词有哪些

徵找出18个字是:徵、王、玫、山、仕、仨、仁、什、干、土、工、十、仙、攻、三、二、一、攸。

徵发[zhǐfā]谓征集调遣人力或物资。灵徵[líng zhǐ]祥瑞的征兆。催徵[cuīzhǐ]催促征收田赋租税。福徵[fú zhēng]指行善得福的效验。勾徵[gōu zhēng]犹言搜括聚敛。

徵字,又称“徵文”,指通过公告、招贴等形式来征求特定内容的文章或文字。

徵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模式,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会通过公告徵求人才和意见。汉代时期,董仲舒提倡文治,希望通过徵文来寻求政治建议。唐代时期,宰相裴寂曾发布过公告徵求诗歌。

现代社会中,徵字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 机构、企事业单位常常通过招标及公告徵求工程、产品及服务机构。网上徵字更成为了一个常见之事,比如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征集,亦或者对某些社会事件展开调研徵文等。

从作者角度考虑,徵字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徵字是面向公众征集文章,所以不少提交的文章往往与原创性存在矛盾。一些机构可能没有专业的审核机制,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从而在徵文过程中存在抄袭或剽窃等问题。

徵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模式,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徵字不仅在培养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提供了寻求民间智慧的渠道以及反映社会状况现象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徵字通过公告等形式,真正实现了广泛征集人民群众智慧的目标。

五、怎么读徵

1、徵:多音字,读作[zhǐ]和[zhēng]

2、部首:彳笔画:十五音序:Z结构:左中右五笔:TMGT

3、[zhǐ]:古代五音之一。用来表示音调高低的词。相当于西乐音阶中的sol(即简谱“5”)。《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五音者、宫、羽。”

4、验证,证明:不足~也。杞不足~也

5、徵收[zhǐshōu]徵课[zhǐkè]象徵[xiàngzhēng]徵书[zhǐshū]

6、徵喻[zhǐyù]徵庸[zhēngyōng]亡徵[wángzhēng]徵召[zhēngzhào]

7、表徵[biǎozhēng]徵言[zhēngyán]蔡徵[càizhēng]徵酒[zhēngjiǔ]

关于徵怎么组词,魏徵怎么读组词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标签: 怎么 魏徵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