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梁译尹
图/视觉中国
还有不到一个月就到高考了,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学生和家长都有焦虑、失眠、头晕、乏力、不想吃饭等问题出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主任中医师康宜兵建议,不妨从四个方面着手,放松心情从容迎高考。
缓解焦虑情绪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就是疏通交通,让人体的气机四通八达,不能郁阻而生病。担心考不好,担心不会做题……这些情绪的改变,大多是肝气郁堵的表现。
康宜兵建议,高考生除复习功课之外,还可以多到室外锻炼,适当的跑步、打球等运动能放松压力,也可泡上花茶按一穴来缓解这种情绪——
花茶:玫瑰花茶、枸杞菊花茶。玫瑰花行气解郁,枸杞菊花茶养肝清肝;
一穴: *** 太冲穴。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搏动处。拇指或者食指指腹点压按揉,每次3-5分钟,有酸胀痛感为佳,每天2-3次。
胃口差调脾胃
《黄帝内经》有“思伤脾”一说,即思虑劳累太过,会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再加上吃饭不定时,多吃生冷,损伤脾胃,更容易出现脾胃虚弱,表现为不想吃饭,全身无力、困倦、大便稀。
家长在饮食上可以多照顾孩子,煲些益气健脾的汤水。
? 健脾
益气健脾汤:黄芪、党参、茯苓、莲子、五指毛桃、牛奶树根煲汤。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黄芪补气固表;五指毛桃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牛奶树根甘中带香,具有清热、滋阴降火、健脾开胃、益气生津等功效。
健脾养胃粥:陈皮10克、山药30克、薏苡仁30克、大枣10克、大米30克,煮粥,代餐食用。
? 脾肾两虚
如果脾虚及肾,出现脾肾两虚时,人易出现头晕、精力不集中的情况,推荐可用药膳粥——
益智仁粥:将10克益智仁研为细末,再用50克糯米煮粥,然后调入益智仁末,加细盐少许,稍煮片刻,待粥稠停火。每日早晚餐温热服。益智仁为四大南药之一,可温脾暖肾。
核桃小米粥:将100克核桃仁碾碎,与250克小米一起煮成粥,最后加入冰糖即可食用。
? 消积
康宜兵提醒,有些家长怕孩子太累,喜欢盲目进补。孰不知吃得过饱、过油腻,超过脾胃的运化能力,则孩子变成食积,会出现胃胀、胃口差等消化不良的症状。此时,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早餐吃饱、午餐吃好、晚餐吃少。
消积茶:神曲、山楂、麦芽、陈皮各10克,水泡服 , 或煎煮20分钟,滤渣服用。
*** 中脘穴:饭后半小时,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2-3分钟。
调整睡眠养精神
临近考试,不少考生会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甚至每天只睡5-6个小时,第二天犯困,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人的思维活动由心来主宰。用脑过度,即是劳心,心血亏耗,心神受损,容易导致失眠、心慌、头晕头痛、记忆能力下降。康宜兵建议,考生每晚睡前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龙眼大枣汤:龙眼肉10-30克、大枣10个,水煎煮,临睡前2小时服。龙眼肉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
龙眼肉糯米甜粥:龙眼肉10-20克、红枣5-8个、糯米15克,熬成稀粥,加入白糖或蜂蜜少许,临睡前2小时服用。
莲子百合汤:莲子30克,百合15克,大枣5枚,冰糖适量。将莲子、百合、大枣共煮成汤,加冰糖调味 , 睡前2小时服用。莲子健脾、养心安神;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酸枣仁粥:将60克炒酸枣仁洗净捣碎,加水煎熬,取汁去渣,再加入200克大米熬粥。每晚睡前2小时趁热服用。酸枣仁可养肝、宁心、安神。
中药黄芪的作用有哪些?平时怎样搭配比较好?一次性给你说清楚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一般多在春、秋二季采挖,采挖后除去须根和根头,晒干或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再干燥。那么,中药黄芪有哪些作用?具体应该怎么搭配服用呢?
黄芪的功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常常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常规用量为每日9?30g,多用来水煎服,熬粥、煲汤或泡酒等。
炮制 *** 不同,功效侧重有差异
生黄芪能补一身之气,全身气虚可以均可用生黄芪。生黄芪长于补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等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炙黄芪长于益气补中,补气升阳,调补脾胃。多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脱肛、子宫下垂等中气下陷证。
常见搭配 ***
黄芪+人参、白术——补气,用于气虚较甚者。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炒扁豆、炒薏苡仁——健脾止泻,用于脾虚泄泻。
黄芪+党参、茯苓、陈皮——用于肺虚咳喘气短,痰多稀白者。
黄芪+人参、当归、龙眼肉——益气摄血,用于气虚不摄血而致便血,吐血,崩漏者。
黄芪+人参、白术、升麻、柴胡——补气升阳,用于中气下陷而致脱肛,子宫下垂等内脏下垂诸病。
最后,服用黄芪还要注意两点: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阳证实证等,均不宜选用。感冒期间和月经期间也不宜吃黄芪。
黄芪,性甘温,归肺经,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之功能。黄芪食用方便,是一味常用中药。黄芪应用广泛,凡是中医认为“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
除了黄芪片,另外就是黄芪颗粒了,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黄芪颗粒的适用病症及禁忌,以供大家在服用时参考。
黄芪颗粒适用的15种病症
(1)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好好黄芪每日3袋。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并分别与心痛定和丹参片作对照,结果表明,黄芪组有较好的疗效。不仅心绞痛等症状明显缓解,而且能改善心电图、心阻抗图等临床多种客观指标。
(3)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水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慢性肾炎水肿、脾肾虚者。
(4)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5)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
(6)糖尿病:对糖尿病伴有浮肿、面色黄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等。
(7)慢性鼻炎,主治气虚自汗,容易感冒者。
(8)过敏性鼻炎、花粉症、哮喘、老人感冒等经常用。
(9)骨质疏松、腰椎病、颈椎病、贫血等,可见关节疼痛、麻木自汗等症者。
(10)表虚自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
(11)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12)黄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13)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
(14)用于气虚衰弱,倦怠乏力,黄芪是补气的,比如说话没劲,走路没劲,脸色比较白等都是脾肺气虚的表现。
(15)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服用时的4个禁忌
黄芪虽然应用人群广泛,但是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1)从体质上来说,黄芪最适合气虚脾湿型的人,这种人往往身体虚胖,肌肉松软,尤其是腹部肌肉松软。而身体十分干瘦结实的人则不宜。
(2)从身体状况来说,感冒、经期都不要吃黄芪。
(3)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
(4)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患者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立秋之后,广州的天气还是很热,此时补身体,若补品功力较猛,进补之后就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喉咙疼痛等。那么有没有比较温和的适合夏日进补药材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郑艳华介绍,太子参就是一味补气不易上火的中药材,特别适合此时用。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可以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治肺虚咳嗽,脾虚食少,心悸,怔忡,水肿,消渴,精神疲乏。据史料记载: “太子参原指五加科植物人参之小者,故名童参。”
但目前所用的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的块根。同为补气药,但相对于人参、红参、党参而言,太子参的补气力量并不是很强。
太子参没有过多的燥性,不会引起上火等问题,适合气虚且易上火的人群使用,尤宜小儿和老人。故民间有用“太子参太子也吃不坏”作比喻,常用量为9克-30克。
食疗方
●太子参泡水
*** :水的温度更好在90℃,每次10克代茶饮,其次就是用太子参打散装袋,6-10克代茶饮。
●黄芪红枣太子参汤
功效:补肺健脾,适宜反复感冒的人群。
材料:黄芪10克、红枣7枚、太子参10克。
做法:将黄芪、红枣、太子参加适量水煮30分钟,可以清晨空腹时喝或一日频服。
●太子参蜜枣煲猪瘦肉
功效:养肺益胃,滋阴益气。对咽干久咳,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者尤佳。
材料:太子参40克、蜜枣3个、猪瘦肉400克、生姜3片。小儿、大人可一起用,分量够3~4人食用。
做法:太子参浸泡半小时、蜜枣去核、猪瘦肉洗净。把材料一起下瓦煲,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加少许食盐。
●太子参百合汤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消滞。对脾胃虚弱,胃口不佳,烦躁,有口气者尤佳。
材料:太子参15g,百合10g,白扁豆10g,麦芽15g,山楂6g,陈皮3g,瘦肉100g。小儿、大人可一起用,分量够1~2人食用。
做法:先将药材稍浸泡,猪瘦肉切成小块。然后将所有食材一起与生姜下入砂锅内炖,加热开水250毫升,加盖隔水炖1小时左右。
●太子参炖鸡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对脾虚气弱、胃阴不足引起的体倦乏力、饮食减少、口渴咽干、形体瘦弱者尤佳。
材料:鸡肉90克,太子参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25克,枸杞15克,生姜3片。小儿、大人可一起用,分量够1~2人食用。
做法:将鸡肉去肥油,洗净切块,太子参、淮山药、生姜洗净。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炖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隔水炖1~2小时,调味即成。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许咏怡
图/视觉中国
中草药「黄芪」的神奇功效!可以保护肝脏免受各种伤害!肝病福音导读: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疼痛和发烧的药物。但是,使用这种药物会严重损害肝脏,增加肝功能衰竭的风险。发表在“美国中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服用黄芩苷 ( 一种中药物黄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 , 可以减轻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损伤。
在这项研究中,台湾“长庚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黄芩苷对小鼠模型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此,他们首先通过施用300毫克/千克(mg / kg)对乙酰氨基酚来诱导小鼠肝损伤。给予对乙酰氨基酚30分钟后,他们用15/30或60mg / kg黄芩苷处理小鼠肝损伤。
对乙酰氨基酚的服用导致肝脏中丙氨酸转移酶(ALT)酶水平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显着增加。然而,黄芩苷处理后这些酶的增加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显着降低,30mg / kg黄芩苷表现出最强的有益效果。
30mg / kg的黄芩苷处理降低了肝脏和肝毒性中升高的细胞因子水平。此外,它还减少了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黄芩苷治疗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和ERK信号通路有效减少肝损伤。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得出结论,黄芩苷可用于保护肝脏免受对乙酰氨基酚的损害。
黄芩苷对肝脏的其他影响
根据发表在氧化医学和细胞长寿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黄芩苷还可用于预防因酒精摄入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炎症和损伤。来自中国的研究人员研究了黄芩苷对小鼠长期和暴食乙醇肝脏的影响。
结果显示用黄芩苷处理减少乙醇诱导的氧化应激,炎症和细胞死亡。它减弱乙醇诱导的促炎分子,体外调节Kupffer细胞活化,这是早期乙醇诱导的肝损伤的原因,并抑制乙醇诱导的活性氧(ROS)产生酶的表达。此外,黄芩苷减少了显着的程序性和过早的细胞死亡。中国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由于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以及调节脂肪酸代谢的能力,黄芩苷是乙醇诱导的脂肪肝,肝脏炎症和肝损伤的有发展意义的治疗 *** 。
另一项发表在同一期刊上的研究发现,黄芩苷对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肝纤维化发生在肝脏健康组织瘢痕形成时,因此肝脏无法正常运作。肝纤维化是肝脏瘢痕形成的之一阶段。如果肝脏变得更加疤痕,则称为肝硬化,这是全世界肝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黄芩苷通过减少炎症,氧化应激和细胞死亡来改善肝纤维化。除了调节星状细胞活化外,它还增加了肝脏中的抗氧化防御,这对于纤维化的起始至关重要。
黄芩苷对大脑也有好处
发表在“ 脑科学 ”杂志上的研究 结论认为,黄芩苷具有潜在的大脑益处:它可以保护和增强认知功能。它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这可能归因于其多目标行动和血脑屏障穿透活动。
黄芩苷还具有显着的抗抑郁和减少焦虑的作用,并促进神经组织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细胞分化。此外,它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细胞凋亡和抗兴奋毒性。
中医药学中的许多中草药目前被许多国家的研究机构所重视,他们不断的在各种草药中发现其新的功能。
不得不佩服中医学的神奇,在远古时代别了解并发挥了中草药的作用!
之一,提高免疫力,黄芪富含多糖,多糖能够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从而发挥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因为能够提高免疫力,所以可以利用黄芪来预防肿瘤的发生。
第二,保护心脏,黄芪能够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发挥保护心脏的作用,除此之外,黄芪中还富含黄酮类物质,能够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对于预防冠状动脉硬化,软化血管也至关重要。
第三,改善身体衰弱,黄芪性甘微温,能够用来治疗体虚表弱的症状,特别适用于阳气虚弱。
第四,抗病毒的作用,黄芪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特别对于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乙肝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疗效显著,之所以能够抗病毒,一方面是由于黄芪本身能够直接抑制病毒,另一方面是黄芪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诱生内源性干扰素的生产,从而发挥抗病毒作用,所以对于感冒,病毒性心肌炎,带状疱疹,乙肝患者都可以考虑使用黄芪。
现实生活中,黄芪不像人参那样昂贵,但是产生的作用却一点也不比人参差,所以称得上是经济的养生 ***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用黄芪来泡水饮用,但是有一些细节也得重视。
之一,黄芪不能一次大补,虽然黄芪用来治疗阳气虚弱,但是如果一次补的太多,容易出现“上火”的症状,如面红,失眠,头晕,这样不仅起不到养生的功效,反而容易加重病情,所以在用黄芪泡水时,放那么两三片就行了。
第二,黄芪对于阳虚的患者治疗效果好,但如果阴虚的患者,则更好不要用黄芪。
第三,一天的黄芪用量更好不要超过15g,对于黄芪水,要分2-3次饮完。
第四,怀孕期间不要再喝黄芪水,容易导致流产,月经期更好也不要喝,因为黄芪具有一定活血的作用。
验方:归芪鸡汤
功效:
益气健脾,滋阴养血
材料:
炙黄芪100克,当归20克,嫩母鸡1只(约1500克),姜、葱各适量
调味料:
五味调料适量,绍兴酒30毫升,胡椒粉、盐各适量
做法:
1嫩母鸡当好洗净,氽水。
2其他材料分别洗净。
3全部材料放锅内,加清水适量,慢火煮2~3小时,下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应用:
治疗脾虚血少之骨质疏松症,出现神痿体倦,四肢乏力,面色无华、头晕目眩,纳谷不馨,腹胀便溏等症。
分析:
母鸡含钙、磷、铁、脂肪及蛋白质。中医认为能温中补脾,益气养血补肾益精。炙黄芪具有补中益气作用,治一切气哀血虚之证。当归具补血活血之效。各材料配合达到健脾益气,养血生肌之效。
注意事项:
有感冒及阴虚患者忌服
码字不易,恳请点赞
点击右上角“+关注”,每日更新骨科科普知识
如有问题咨询或不同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中央一套的《中国医药》栏目介绍了中国长寿之乡浙江桐庐,这里人均寿命达到了八十岁。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专家去当地一探究竟,发现当地黄芪特别常见,当地人平时就用黄芪泡水喝。
实际上,黄芪的药用历史超过2000年,被称作“补气补脾诸药之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做成药膳,搭配其他中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我们来看一下它的神奇妙用。
黄芪配瓜蒌
胸闷心悸:现代社会,各年龄段人群普遍压力大,经常会出现胸闷,气不畅,痰多,黄芪配合瓜蒌煮水代茶饮,可以宽胸利痰,有效改善这种表现。
瓜蒌
黄芪配当归
补气养血:年轻人气血充盛,不显老,女性保持皮肤红润,容颜姣好,都需要充足的气血来维持,气血充盛,甚至可以让肤色状态显得年轻好几岁。
当归
伤口愈合:身体不小心受伤,出现小的伤口,可以泡点黄芪水来喝,能够加快伤口的愈合,而且还有助于托毒外出。
黄芪配白花蛇舌草
黄芪配白花蛇舌草
解毒利尿:白花蛇舌草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佳品,性味微苦,甘寒清热,入胃经清热,还有利湿通淋的功效。
慢性肾病:黄芪配合白花蛇舌草不仅能补脾肾,还能利水湿,是治疗慢性肾病的一对绝妙配合。
肌肤瘙痒:黄芪金白花蛇舌草配合煮水,能够显著改善皮肤瘙痒。
黄芪配合白术
补气增能:经常感觉没力气,总是没精神,话都不爱说,出现“气虚”,黄芪白术配合煮水喝,身体就没那么虚了。
白术
黄芪配麦冬
润肺止汗:经常出汗,尤其夏天炎热季节,衣服动不动就就湿透了。这种是肺表气血,常喝黄芪麦冬,补肺阴,固表气,可以改善夏天怕热出汗的情况。
麦冬
黄芪配桑葚
桑葚
改善睡眠:桑葚是一个药食同源的常见水果,常饮可有效增强体质,补肾养血,改善睡眠。
润肠通便:桑葚是一个很好的润肠通便药物,可润滑肠道,增水行舟,促进大便排泄,改善肠道情况。
黄芪配天花粉
天花粉
生津止渴:天花粉具有很好的生津止渴作用,尤其是糖尿病口渴的人,黄芪搭配天花粉喝上几天,口渴明显缓解。
止咳清肺:黄芪补肺气,天花粉清肺止咳,很多人肺热干咳,还气短懒言,用黄芪配天花粉,可以有效改善干咳,乏力的情况。
黄芪虽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
那有哪些人群不适合喝黄芪呢?
1、怀孕期间的女性
怀孕期间的女性需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对胎儿和孕妇造成影响
2、久患肺病的患者
患有肺病的患者,日子久会出现阴虚内热,单独使用黄芪会加重阴虚内热,所以不适合。
3、甲亢的患者
甲亢的患者会出现眼睛凸,手抖,容易激动,内火盛,这种黄芪也不建议单独应用。
喝黄芪水的12个好处▍来源:连锁药店网整理
黄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药材,黄芪的营养价值很高,而且用来泡水喝养生功效更好。适当的饮用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且还能达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功效。
之一:强壮身体
科学家曾经做过时间,让动物服用黄芪水。结果发现,服用黄芪水之后的动物,体重增长比没有服用黄芪水的动物要快的的多,并且体内含有的白蛋白与血清总蛋白也有明显的增长。这类的动物放入水中游泳坚持的时间也比较长,并且日常的尿液也增加了。
第二:治疗胃炎
通过上文的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强壮身体之外,还包括了加强心肌收缩力,能够有效的预防循环出现衰竭的情况。如果是患有实验性胃炎,那么日常多喝一些黄芪水们能够有效的减轻并且,尿液中蛋白定量也会出现下降的情况。
第三:治疗身体困倦
在中医方面认为,日常多喝黄芪水,精神会变得更好,气短的情况也会逐渐的小时。如果增加适量的防风、生姜等等一起用水煎服,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免疫能力,有效的预防身体出现感冒的情况;如果增加适量的浮小麦与麻黄跟,用水煎服之后能够有效的治疗身体出现盗汗的情况。
第四:治疗高血压
很多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情况,喝黄芪水能够起到很好的消除水肿、降低血压的作用。
第五:缺铁性心脏病
如果患者患有缺铁性心脏病,那么每天取出五十克的黄芪用水煎煮,然后将药液分为三次服用。科学家为此还做过实验,发现黄芪和丹参片进行对比,发觉黄芪的效果要好得多。
喝黄芪水的好处除了能够缓解心绞痛的情况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改善许多临床的客观指标,对于令身体恢复健康有着很好的作用。喝黄芪水的好处,能够有效的缓解心绞痛的情况。
第六:记性肾小球肾炎
将北黄芪放入开水中冲泡,然后当作茶来喝,每天喝一次,二十天为一个疗程,痊愈的效果非常的好,受到了很多患者的欢迎。
第七: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溃疡
将准备好的五十克的黄芪放入开水之中冲泡半个小时的时间,然后单做茶水来喝,每天喝一剂,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疾病自然就治好了。
第八:银屑病
这种疾病可以将黄芪与当归、生地和白蒺藜,四种中药各准备三十克,然后用水煎服两次,每天早晚喝一次,治疗的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所以绝对值得信赖。
第九:糖尿病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浮肿。面色蜡黄的情况,所以可以喝黄芪水,并且加上一些葛根效果更好;如果有出现下至溃疡的情况,那么再加上葛根、赤芍、丹参效果更好。
第十:慢性鼻炎
将黄芪和白术、防风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虚汗、过敏性鼻炎、哮喘、感冒等等疾病。喝黄芪水的好处有哪些,能够有效的治疗慢性鼻炎哦!
第十一:骨质疏松症
如果患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那可以适当的选择黄芪桂枝五物汤,这样可以有效的治疗下肢酸麻的情况。
第十二:脾气虚证
和黄芪水的好处有很多,其中还包括了治疗脾气虚证。常见的脾气虚证主要表现为人体精神倦怠、气短、痰多等等情况。将黄芪和党参、白术、茯苓等等一起煎水服用,能够有效的治疗脾虚的情况。
喝黄芪水的好处很多,不仅能够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强壮,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治疗各种各样的疾病。在我国的历史之中,很多人都曾经受到了黄芪的“帮助”,例如曾经将文学家胡适从病危中拉回来。
日常喝黄芪水能够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并且能够达到很好的益气补中的作用。如果身体出现了水肿、湿气过重的情况适当的喝一些黄芪水效果非常的好。并不是所有的人群都适合喝黄芪水,所以在事前一定要做好区分,不要盲目的乱喝。患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症,适当的增加不同的中草药,这样才能够令身体尽快的恢复健康,避免受到病痛的折磨。
黄芪,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味药经常在药方中用到。那么黄芪究竟有哪些功效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学习吧。
1、益气固表,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蜜炙黄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现代医学证明,黄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黄芪的药膳作用
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被誉为“脾为后天之本,补气诸药之最”,深得人们的喜爱。与其它药材的巧妙搭配,不但可以有更好地功效,还能做成药膳,下面一起来看看黄芪的6款神奇妙用。
黄芪配丹参
1、胸痹心悸: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经常会感觉胸闷,呼吸欠畅,喝上几次黄芪丹参汤可以很好的缓解此症状。2、抑制增生:黄芪丹参一起使用对过度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有抑 *** 用。3、抗击血栓:肥胖人群及老人,很容易出现血栓,多喝丹参水,能清除血管壁垃圾,畅通血管,降低血栓的形成。
黄芪配山药
1、降低血糖:山药药性温和,也是滋补的药材,能健脾益气,而且能辅助降低血糖,对糖尿病日久造成的脾肾衰弱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补气止血:气血是使我们保持年轻以及滋养皮肤的根本,也是女性美容很重要的物质,能够使得我们的皮肤颜色红润,如果气血足的话,那容颜难老。3、溃疡愈合:不小心摔伤碰伤,可以用黄芪泡水喝,不仅能快速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黄芪配金银花
1、清热解毒:金银花为清热解毒之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还有解表祛湿的功能。2、慢性肾病:黄芪与金银花在治疗各类肾脏疾病中,可以说是一对绝配药对。3、皮肤瘙痒:常喝金银花水可以有效缓解皮肤瘙痒。
黄芪配白术
1、补充能量:如果感觉身体气虚无力,干什么事都提不起劲,这是“气虚”的表现,连喝两天黄芪白术汤,你会发现整个人非常有活力。2、抗氧化作用:白术能减少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机体对自由基的去除能力。
黄芪配益母草
1、活血化瘀:广东的客家人,喜欢用新鲜的益母草煮汤,给生完孩子的女士喝,可以调理身体,活血祛瘀。2、防衰老:益母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效抗衰防老、抗疲劳及抑制癌细胞的增生。
黄芪配当归
1、调经止痛:许多妹子经期不正常,出现痛经及各种妇科疾病,用黄芪泡当归喝,不仅能消除妇科炎症,还能让经期正常,减少痛苦。2、动脉硬化:当归还能够有效抑制动脉硬化的情况,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促进血液中红血球的生长,补血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