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麻疹出疹时间,以及麻疹一般几天能好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一、麻疹初期症状麻疹初期的症状有哪些
麻疹是常见的幼儿呼吸道传染疾病之一,它的传染性很强,主要是通过麻疹病毒传染,在人口密集的未接种地区很容易流行,所以,在发现有麻疹传染的现象时,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因为患了麻疹对幼儿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麻疹初期的症状有哪些呢?
麻疹潜伏期大约为6~18天,一般情况下潜伏期在10天左右。如果是过去接触过麻疹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潜伏期可延长到3-4周。麻疹潜伏期症状不是很明显,部分麻疹患者可在潜伏期内体温有轻度升高。
麻疹在发病初期常常表现出类似感冒的上呼吸道症状,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咽部不适等较为常见。
此外,麻疹在发病初期还可能出现眼睛发炎,畏光、流泪以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麻疹患者在发热2-3天后可在口腔黏膜处发现针尖大小的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随着病情的发展粘膜斑可逐渐增多并且互相融合,大多情况下,口腔黏膜斑在出疹后1-2日内消失。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科氏斑。
发烧是麻疹较为典型的症状表现之一,一般在潜伏期末即可会出现低到中度的发烧症状。起病3-5天后,体温甚至可达到40度左右,体温高时可出现寒战、嗜睡、头痛,厌食、呕吐,腹泻等不适,全身症状及呼吸道症状也会相应加重。
在麻疹发病3-5日后患者身上开始出现皮疹,初期稀疏呈淡红色,逐渐密集呈暗红色,疹间有正常皮肤。出疹顺序大致为耳后,额部发际,随之扩散至面部,颈部,躯干,四肢,手心及足底。3~5天后出透,出齐。
成年人麻疹的初期,口腔黏膜斑存在时间可长达7天,眼睛以头痛较为多见,而畏光较为少;。
成年人麻疹与儿童麻疹的不同之处为,成年人麻疹的肝损坏发生率更高,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也较儿童多见。此外,成年人麻疹还可能发生关节和背部痛等骨骼肌病。
异型麻疹是由接种灭活的麻疹疫苗后,再次感染麻疹病毒所引起的,这种类型的麻疹患者要较一般常见的麻疹症状不同,早期主要症状有高热、头痛、肌肉头痛等情况,并且常伴有水肿及肺炎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口腔黏膜斑。
1.切断传播途径。麻疹病毒虽然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但也能在外界存活一段时间。(1)患者的用品也有可能受污染,所以患者居住的地方和用过的东西都要及时消毒,降低病毒的存活时间甚至把病毒杀死。(2)室内保持通风可以稀释空气中的传染性颗粒,减低感染的风险。(3)与患者接触后,病毒可能会停留在体表,容易携带病毒传播,所以要及时洗手更衣,或在室外逗留20~30分钟左右,才能把病毒杀死。
2.保护好易感人群。(1)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往往易感,如孩子、老人、孕妇以及没有出过麻疹的人群,所以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的关键。目前接种麻疹疫苗是更佳的预防措施,也称为自动免疫。(2)被动免疫,就是患病者或者年幼体弱的人群与麻疹患者接触5天内进行被动疫苗即可免于发病,如果在5~9天内采取被动疫苗虽不能免于发病,但能减轻病情,所以要注意接种疫苗的时间。
3.管理好传染源。麻疹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而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所以及时隔离很重要。(1)轻症患者在家休息隔离,不要前往人流密集的地方,也不要经常往来医院,以免出现病毒交叉感染的情况。(2)重症患者更好去医院或传染病院进行隔离和治疗。(3)健康的人群要避免与患者接触和共用物品或共餐。(4)上学或工作的单位如果发现患者,要及时报告,做好消毒工作。
4.麻疹预防食疗。食疗在当近被广泛应用,作为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辅佐 *** 。豆腐绿豆汤,虽然简单,但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预防麻疹和风疹。
二、麻疹出疹的顺序是
考点:麻疹的临床表现;精析:麻疹出疹按一定顺序,即耳后、发际、颜面部,然后从上而下延至躯干、四肢,最后到手掌、足底。避错:麻疹出疹顺序首先是耳后发际,故排除A、C、D、E。之后依次是颜面部,排除A、D,然后是躯干四肢故排除E,最后是手掌足底,所以正确答案是B项。
三、麻疹一般什么时候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本病传染性强,多流行于冬春季节。自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以来,发病年龄推迟,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大幅度下降。目前发病以散发为主,周期流行特征消失,重症麻疹减少,轻型、不典型麻疹增多。
中医因本病疹点高出皮肤,如触麻粒,故名麻疹,属温病范畴。
[证候]从开始发热到出疹3天左右。热势渐升,咳嗽,流涕,目赤畏光,泪水汪汪。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方药]宣毒发表汤。主要药物:升麻、葛根、荆芥、防风、枳壳、薄荷、木通、连翘、牛蒡子、竹叶、前胡、桔梗、甘草。
若高热无汗加浮萍,以助透疹散邪;咽痛明显加马勃、射干,以散风热、清肺利咽;热不高、无汗,冬季患病者可重用荆芥、苏叶、防风辛温解表。
[证候]皮疹从见点到透齐3天左右。发热不退,咳嗽加剧,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掌足底见疹,即为出齐,疹色呈暗红色的斑丘疹。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方药]清解透表汤。主要药物: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升麻、葛根、蝉衣、紫草、西河柳、甘草。
若疹点红赤、紫暗、融合成片者,加生地黄、牡丹皮清热凉血;壮热、烦躁、口渴者,加生石膏、山栀、黄连清热泻火;咳嗽甚,加桔梗、桑白皮、杏仁清肺化痰;齿衄、鼻衄,加藕节炭、白茅根以凉血止血。
[证候]从疹点透齐至收没3天左右。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回。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舌质红,少津,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方药]沙参麦冬汤。主要药物: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叶、扁豆、甘草。
若余热不清加地骨皮、银柴胡,以清肺退虚热;胃纳不香加山药、谷麦芽、神曲以健脾消食;大便干结加全瓜蒌、火麻仁以润肠通便。
热毒炽盛者,可出现下列严重证候:
[证候]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发绀。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而干,脉数有力。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主要药物: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苏子、桑白皮、细辛、紫菀、款冬花。
若高热不退者,加黄芩、鱼腥草清肺热;喘甚者,加葶苈子、射干泻肺定喘;痰多者,加天竹黄、鲜竹沥清热化痰;疹点紫暗,唇绀面紫者,加丹参、红花、川芎活血化瘀。
[证候]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声重浊,状如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方药]清咽下痰汤。主要药物:玄参、射干、牛蒡子、桔梗、贝母、瓜蒌、荆芥、马兜铃、甘草。
若乳蛾肿大加山豆根、马勃,口服六神丸加强清热利咽的作用;大便干结者,加大黄、玄明粉泻火通腑。
[证候]高热,烦躁,谵语,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紫红,或见鼻煽,甚则神昏抽搐。舌绛起刺,苔黄糙,脉数。
[方药]羚角钩藤汤。主要药物: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川贝母、生地黄、茯神、竹茹、白芍、甘草。
[药物组成]淡豆豉25克,山川柳9克,荆芥穗9克,山栀皮9克,大青叶9克,板蓝根18.8克,象贝母18.8克,白茅根18.8克,天花粉18.8克,润元参18.8克,广陈皮18.8克,条黄芩18.8克,冬桑叶12.5克,净蝉衣12.5克,赤芍18.8克,羚羊角粉1.6克。
[用法用量]颗粒散剂,每包1.8克。一日总量,一岁一包,3岁两包,6岁4包,分2~4次服。
[药物组成]葛根6克,牛蒡子6克,荆芥穗 6克,前胡6克,防风6克,连翘6克,金银花6克,桔梗 6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药物组成]粉葛根2.1克,薄荷1.5克,地骨皮2.4克,牛蒡子(炒)2.1克,前胡2.1克,连翘 2.1克,防风1.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玄参 3克,知母2.1克,白木通1.5克,桔梗2.1克,生甘草 0.9克,天花粉2.4克,淡竹叶3克。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药物组成]生石膏(先煎)10克,炙麻黄 4克,杏仁8克,甘草3克,连翘9克,板蓝根15克,金银花12克,法半夏6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药物组成]牛蒡子、山楂各15克,蝉蜕、青皮各5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麻黄、浮萍、芫荽、西河柳各50克,布包水煎,加黄酒250克,煮沸,使室内空气潮湿温暖,待药液稍温,揩额面、颈部、胸背、四肢、手背等,以助透疹。
疹前期推攒竹,分推坎宫,推太阳,擦迎香,按风池,清脾胃,清肺经,推上三关,揉肺俞。出疹期拿风池,清脾胃,清肺经,清天水河,按揉二扇门,按肺经,推天柱。疹回期补脾胃,补肺经,揉中脘,揉肺俞,揉脾胃俞,揉足三里。
体针选肺俞、大椎、曲池。配穴:疹前期加列缺、合谷;出疹期加合谷、尺泽、足三里;并发肺炎者加尺泽、丰隆;并发喉炎者加少商、鱼际、内庭;并发肠炎者加天枢、大肠俞、阴陵泉;神昏抽搐者加水沟、十二井穴、印堂、神门。施泻法留针15~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水沟宜久留针,风门、肺俞穴出针后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钟,每日1~2次。
(1)小儿紫草丸:口服,每次一丸,一日两次。有透疹解毒、清热活血的功效,适用于见形期。
(2)六神丸:口服,每次2~6粒,每日3次。用于麻疹逆证时并发咽喉炎。
(3)银翘解毒丸或银翘解毒液:每次一丸或一支,每日2~3次。用于疹前期、出疹期之初,功能辛凉解表透疹。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