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经时间,肾经的运行时间是几点

卿烟寒 13 4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肾经时间的问题,以及和肾经的运行时间是几点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十二经络对应的时间段是什么
  2. 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是什么
  3.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
  4.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怎么理解

一、十二经络对应的时间段是什么

1、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是子时,胆经当令时,丑时,肝经当令时,寅时,肺经当令时,卯时,大肠经当令时,辰时,胃经当令时,巳时,脾经当令时,午时,心经当令时,未时,小肠经当令时,申时,膀胱经当令时,酉时,肾经当令时,戌时,心包经当令时,亥时,三焦经当令时。

2、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系统以经脉为主干,络脉为分支。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其附属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

肾经时间,肾经的运行时间是几点-第1张图片-居家生活

3、经脉和络脉如经纬线,环绕周身,为人体气血运行通道,具有运行气血、调节阴阳、抵御外邪的作用,同时经络也具有反应病候的特点。

二、十二经络对应的十二时辰是什么

1、子时(23点-1点)胆经旺,胆汁需要新陈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反之,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这个时辰养肝血(阴)更好。

2、丑时(1点-3点)肝经旺,养血。“肝藏血”。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气血的支持。废旧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脏最旺的丑时完成。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曰“故人卧血归于肝”。此时安静入睡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内血液充足,肝经旺盛,可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充分发挥解毒过滤是作用。此时熟睡胜过其他时间。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所以丑时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3、寅时(3点-5点)肺经最旺,将肝贮藏的解毒的新鲜血液输送到百脉。《素问·经脉别论》说:“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寅时,有肺病的人反映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4、卯时(5点-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上一个时辰)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此时可多饮水使大肠充分吸收水分,促进排泄:排泄结束后,可做提肛运动,有利于治疗便秘、痔疮、脱肛等病。

5、辰时(7点-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这时候吃早饭,要补充营养。这个时候是天地阳气最旺的时候,所以说吃早饭是最容易消化的时候。早饭吃多了是不会发胖的。因为有脾经和胃经在运化,所以早饭一定要吃多、吃好。

6、已时(9点—11点)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脾主运化,脾统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与胃统称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经旺盛时可运化水谷,升清化浊,为身体提供气血营养。“脾开窍于口,其化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气血充盈,唇色红润。

7、午时(11点—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黄帝内经·素问·瘘论》曰:“心主身之血脉”。“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推动血液运行,养神、养气、养筋。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心养育大有好处,可是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心率过缓者11点补心阳;心率过速者滋心阳。

8、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是说小肠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进一步泌别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人大肠,将水谷化为精微。小肠经在未时对人一天的营养进行消化吸收。

9、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最旺。此时从足后跟沿着后小腿,后脊柱正中间的两旁,一直上到脑部,是一条大的经脉。比如说小腿痛那就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是阳虚,是太阳经虚的相。后脑疼也是膀胱经的问题,而且记忆力衰退也是和膀胱经有关,主要是阳气上不来,上面的气血不够,所以会出现记忆力衰退的现象。比如这个时候特别犯困,就是阳虚的毛病。

10、酉时(17点—19点)肾经最旺。“肾藏生殖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肾为先天之根。”经过申时的人体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储藏精华的时辰。肾阳虚者酉时补肾阳最为有效。

11、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最旺。“心包是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心包是新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心包戌时兴旺可清除心脏周围外邪,使心脏处于完好状态。心发冷者戌时补肾阳:心闷热者戌时滋心阴。

12、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更大的腑,有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时的属相是猪,猪吃饱了哼哼唧唧就睡。所以在亥时我们就要休息了,让身体和灵魂都沉浸在温暖的黑暗中,让生命和身体在休息中得到轮回。

三、十二经络运行时间

1、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3、辰时(7点到9点)是足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4、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6、未时(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7、申时(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8、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9、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1、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2、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

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

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

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

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

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

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

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

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二经脉

四、十二经络运行时间怎么理解

十二经络运行时间怎么理解,十二时辰是我国古代使用的时间,十二时辰其实和我们身体里面的器官运行时间也是有关系的,我为大家整理好了十二经络运行时间怎么理解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丑时01:00-03:00足厥阴肝经运行。肝经在运行此时不宜熬夜,易长斑。

寅时03:00-05:00手太阴肺经运行。肺经在运行,易咳嗽的时间。

卯时05:00-07:00手阳明大肠经运行。大肠经在运行通俗讲是去WC排毒的时间

辰时7:00-9:00足阳明胃经运行。胃经在运行吃早餐的时间

已时9:00-11:00足太阳脾经运行。脾经在运行是学习更好的时间。

午时11:00-13:00手少阴心经运行。心经在运行吃中餐的时间。

未时13:00-15:00手太阳小肠经运行。小肠经在运行吸收养分的时间

申时15:00-17:00足太阳膀胱经运行。去WC排毒的时间。

酉时17:00-19:00足少阴肾经运行。肾经在运行吃晚餐的'时间。

戊时19:00-21:00手厥阴心包经运行。心包经在运行此时有的人会比较兴奋或紧张。

亥时21:00-23:00手少阳三焦经运行。美容觉的时间。

子时23:00-01:00足少阳胆经在运行。分泌胆汁助消化的时间,此时不宜吃夜宵会导致发胖,增加发胖。

1、凌晨3点-5点(寅时)是肺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2、凌晨5点-7点(卯时)是大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3、辰时(7点到9点)是足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4、已时(9点至11点)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5、午时(11点至13点)是心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6、未时(13点到15点)是小肠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7、申时(15点至17点)是膀胱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8、酉时(17点至19点)是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9、戌时(19点至21点)是心包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10、亥时(21点到23点)是三焦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1、子时(23点至1点)是胆经旺开穴运行的时间。

12、丑时(凌晨1点-3点)是肝经开穴运行的时间。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肝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膀胱经行于背部,分布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阳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14:00-此刻是人体的更低点,反应迟钝,精神迟钝,小肠到膀胱经。

15:00-精神好转,器官敏锐,嗅觉和味觉工作能力逐渐恢复。

17:00-走到肾经工作效率更高。

18:00-体能下降,肾经走到心包经阶段。

19:00-经络走到心包经,血压升高,情绪最不稳定。

20:00-当天的食物和营养储备充足,反映灵敏,心包经走到三焦经。

21:00-经络走到三焦经,记忆力增强。

22:00-体温下降,体质下降,身体器官处于第二低潮,三焦经到胆经。

十二经络,经络分类名。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12条经络分别连著人体12个脏器,所以这些经络都是用相连的脏器命名。其中,三焦是指人的整个胸腹,心包是保护心脏的一块区域,是心的屏障,其余的都比较容易理解。记住这12个脏器名称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上哪里不舒服,就看是哪条经络经过此地,一对应就出来了。从12经络的排列上看,是分为两组,一组是按手足分,另一组是按阴阳分。

按手足分是告诉你手及手臂上有6条经络,足、腿上有6条经络。

按阴阳分是告诉你手臂的内侧、腿的内侧各有3条阴经;手臂的外侧、腿的外侧也各有3条阳经。

少阴、厥阴、太阴、太阳、少阳、阳明,它们是代表阴气的重与轻,阳气的足与弱。

少阴阴气最重,所以它就排在手臂和腿内侧的最里面。

厥阴的阴气比少阴轻,但又比太阴重,所以它就排在中间。

太阴的阴气最轻,就排在最外面。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标签: 时间 运行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